春光明媚的3月,几场颇具分量的当代中国画展接续拉开帷幕。
在北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承办的“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遗产文化馆举行。241幅(套)作品,不仅涵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48位在职、退休及外聘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也包括106位历届特聘创作研究员和部分特邀画家的实力佳构。
在河南郑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亮相郑州美术馆新馆。作为中国画领域五年一次的展览,共有入选作品190幅和邀请作品150幅。
在广东广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广东画院开幕,集结了92位中国画画坛具有艺术代表性与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
三场展览从不同角度切入,汇集老中青三代国画家,作品多为艺术家们近年来的新探索、新成果。这些基于不同艺术观念、探索轨迹的新作,不仅展现了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清晰脉络,也勾勒出当代中国画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创作面貌。
与时代和鸣
从这些展览的主题可以看出,“时代”是一个关键词。
时代是艺术创作的土壤。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从中国绘画的历史看,唐代人物走兽画的繁荣,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崛起,南宋院体画的流行,元代文人画的大兴,明代绘画的重返晋唐宋元,清代四王的摹古及四僧的创新,近代的中西融汇等,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聚集起全国人民的奋斗之志。朝气、昂扬的精神气象洋溢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场景之中。新作为、新业态、新创造、新景观、新生活,汇聚为时代奋进的恢宏史诗,凝结为诉诸视觉的精神图式,表现为艺术家笔下的中国画新图像和新境界。
“‘象’与‘时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历届院展主题的核心内容。‘时代’标示着社会历史发展与当下的时空坐标,它为‘象’的呈现铺垫出在时间长轴中的当代底色。‘时代’不同,‘象’也不同。”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以“时代新象”为主题,既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时代风貌,也体现为这一社会现实映现在艺术家心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象,以及由此创作产生的画面物象、绘画形态及精神气质。
这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审美意象,浸润在艺术家们的笔墨之中。
耄耋之年的郭怡孮创作了《霓裳羽衣图》,尺幅巨大,色彩华丽。画面中盛开的牡丹,花大如斗,色重似金,鲜活蓬勃,气象正大。画家借此表达国泰民安、盛世华章之意。田黎明的《浦东清晨意象图》延续了艺术家宁静、清逸的绘画风格,画面融合了具象与抽象,展现出大都市的活力与诗意。陈孟昕的《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将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热闹的集市和淳朴的怒族人入画,和谐的色调与构图,描绘了怒族人民的富足生活和自得其乐的状态。
新时代的气象,更体现在人民的精神面貌上。许多艺术家将画笔对准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微观视角图绘当代生活,体现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传真的《夕阳欢歌》塑造了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老人群像——在领唱人的带领下,老人们热情而投入地歌唱。画面以红色为主调,既温暖饱满,又呼应了“夕阳红”的主题。曹国桥的《文物里的中国》聚焦博物馆里“围观”文物的一群观众。他们或仔细凝视,或用镜头记录眼前瑰宝,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说:“从这些展览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画以主题性创作为主体,各种绘画题材、语言和艺术风格竞相展现。这些创作或是展现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或是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浓墨重彩抒发家国情怀;或是关注地域风貌、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为当代社会发展绘就生动注脚。”
于传承中创新
中国画是中国人在世界美术史上的独特创造,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也映射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象。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不仅传承着历经千年的传统文脉,更面向当代中国的火热现实和人文风貌。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在创作主题、语言、技法上进行探索,展现了当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传统笔墨精神焕发新形态。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笔墨结构、写意精神在新时代获得再生长,中和、充实、高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得到发扬光大。比如王德芳的《祥瑞锦雀》意承传统花鸟工笔画工整、细腻的笔法,营造出空灵、明净之感。舒光强的《苍山、洱海揽胜图》承接中国山水画写意精神,将今天的山势水韵绘写入画。
题材表现空间进一步扩展。新时代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是画家创作的不竭源泉。生产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美丽乡村……都成为他们笔下的新形象,丰富了中国画意象。比如林若熹的《时代》聚焦城市中的建设场景;陈政的《绿水青山好家园》展现了人与动物、环境的和谐共处;单鹏的《苍穹之眼》俯瞰坐落在深山丛林中的“中国天眼”。
笔墨表现更加丰富多元。艺术家们在造型、色彩、构成等方面的探索,不断拓展中国画的表现边界;中国画内部工笔与意笔之间,中国画与油画、版画等其他绘画之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中国画的新发展。比如刘俐蕴的《若知松高洁》是一种纯粹的意象美,富有现代性;王振的《他和她》系列,结合了写实与写意;蔡葵《水中月》有水墨的韵律之美,也有印象派的光影和色彩之感。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说:“展览让不同的艺术探索和风格语言走到一起,互相激荡,反映了中国画创作的最新探索。”
对传统技法的赓续、对时代精神的领悟,铺就了当代中国画作品的底色。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一些主题雷同、有些画面“照片化”、呈现形式相对单一等。期待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艺术家们能够以创新创造攀登文艺高峰,让古老的中国画焕发时代光彩,绘写丹青画卷的多彩篇章。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