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零基础速成班”乱象频出 67.1%受访者归因缺乏有效监管

发布时间:2023-03-30 17:56:08 来源: 编辑: 浏览:


  近来,配音、插画等“零基础速成班”迅速蹿红。这些培训班声称“小白”也能速成,但实际上套路满满,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遭到不少学员投诉。你接触过“零基础速成班”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在“零基础速成班”上踩过坑。对于“零基础速成班”乱象,67.1%的受访者认为是培训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94.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择业观念。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在“零基础速成班”上踩过坑

  上海某高校MBA专业学生韩津去年报了一个零基础插画班,为期一个月的时间,上八九节直播课,费用是三四百元。“我关注那个插画师挺久了,感觉他画得不错,就报班跟着学习,感觉还蛮好的”。

  调查中,52.4%的受访者经常能看到“零基础速成班”信息,41.9%的受访者偶尔能看到,5.6%的受访者没有看到过。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刘欣会用手机应用听一些课,她发现很多课程会打出“零基础速成”或“七天学会”之类的旗号。

  韩津说,插画课程有两种赚钱途径,一种是通过专业网站发布作品,甲方或有需求的人看到会找你接单;另一种是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打造个人影响力,通过影响力接单或开班赚钱。“我报的班走的是影响力路线,老师会鼓励学员把作品发到社交平台上,大家一起点赞,互相评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涨了几十个粉丝”。

  调查中,1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周围人接触过“零基础速成班”,39.6%的受访者了解过相关信息。

  “某个平台有一段时间频繁地推‘全媒体运营班’广告,我也收到过几次,花1元就可以报名。我有一个朋友报名后被拉到一个群里,会频繁推送信息忽悠继续报班,还承诺学完后可以兼职挣钱,如果不报班,就会一直发信息,我朋友不堪其扰退群了。”韩津说。

  调查中,48.4%的受访者表示周围有人踩过“零基础速成班”的坑,23.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27.8%的受访者不清楚。

  刘欣表示踩过“零基础速成班”的坑,“上完一些速成课后感觉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己搞懂,不需要花钱花精力去上课,课程内容很‘水’”。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零基础速成班”没有相应的服务标准和统一的教材体系、授课标准,授课效果是无法事前保证的。如果有些机构对课程效果做了很多承诺但又做不到的话,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现在很多人听到什么火就一窝蜂去学什么”

  韩津觉得“零基础速成班”缺乏政府、社会、平台等多方面的监管,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是否靠谱,承诺能否兑现,完全靠自己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就得自行承担时间和金钱损失。“先交钱再接单的形式,也存在一些难以发觉的猫腻”。

  对于“零基础速成班”乱象,67.1%的受访者认为是培训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66.8%的受访者认为是宣传广告隐蔽性强,且渠道众多,58.9%的受访者指出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弱,54.7%的受访者认为广告宣传噱头大,容易上当。

  刘欣认为“零基础速成班”乱象和互联网缺乏有效监督有很大关系,“我接触的零基础课程基本是网络课程,没有线下课程规范。另外他们的广告做得非常吸引人,说7天就能达到什么效果、收获多少技能,但报班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要整治“零基础速成班”乱象,94.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其中67.6%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

  赵占领说,学员应当提高对速成班的客观理性认识,不要轻信宣传所说的效果,如果发现对方所作承诺没有兑现或上当,可以举报投诉,必要时也可以起诉。

  “现在很多人听到什么火就一窝蜂去学什么,之后另一波浪潮来了,又去学其他的,最后什么都没学专学精。”刘欣认为,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择业观念非常有必要,“任何过硬本领都难以速成,投机取巧的方式绝对不可取”。

  赵占领说,如今年轻人学习新技能的需求较大,在报班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要看师资宣传是否属实,第二不能轻信培训效果,要有理性认识,第三凡是承诺提供就业机会的,绝大多数是不靠谱的,如果报名要将这种承诺写进合同,可以签电子合同,如果不能签合同要把宣传页面保留好。

  韩津建议媒体多报道一些负面案例,警醒消费者,同时多宣传正规的机构,从而帮助人们理性选择。

  受访者中,00后占25.6%,90后占44.5%,80后占24.3%,70后占4.5%,其他占1.0%。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1月16日,国家知[详细]

2024-01-19

  寒假即将来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提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或时间跨度超过90日的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广大学员及家长在选择参加文化[详细]

2024-01-19

  记者1月15日从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2023年,湖南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150件、解决66275件,投诉解决率为94.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9.3万元,其中加倍赔偿金额13.37万[详细]

2024-01-19

  “东方甄选1元购书”的“超值”余温未散,图书盲盒的低价效应趁热走俏。年节将至,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各大书店及电商为了吸引流量纷纷开起“图书盲盒”来。什么书?精装还是平装?消费者都要在下[详细]

2024-01-19

  就在上市一周年来临之际,乐华娱乐因股价波动登上热搜。1月16日,港股乐华娱乐早盘持续走低,该股一度跌近80%,报1.15港元。然而2023年1月18日这天,乐华娱乐发布公告确定了发售价为每股4.08港元。[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