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最新研究显示:二叠纪末陆相生物大灭绝持续了65万年

发布时间:2024-02-02 09:18:29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科技前沿】最新研究显示:二叠纪末陆相生物大灭绝持续了65万年

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地球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低纬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开始崩溃的时间,比海洋生物大灭绝开始的时间推迟了至少6万年。该项研究为深入解读不同生态系统对二叠纪末大灭绝的响应情况提供了新线索,相关成果2月1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进展》。

大规模火山喷发被认为是导致二叠纪末(约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次生态危机在不同纬度带的响应过程是否一致,学界长期以来对此并不清楚。以往的研究显示,高纬度带的澳大利亚东部陆地生物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5231亿年前,相对海洋生物大灭绝发生得更早。那么,低纬度地区陆地生物大灭绝又是怎样的呢?

我国西南地区记录了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发生过程,是研究低纬度地区陆相生物大灭绝的理想地区。为此,研究团队在该地区采集火山灰样品后,团队成员、论文第一作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吴琼博士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位素实验室,对其中的锆石开展高精度U-Pb同位素年代测定,共获得8个高精度地质年龄。“通过对年龄数据的详细分析以及全球对比,我们首次精确限定低纬度地区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和模式。同时,研究获得的高精度年龄精确揭示了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随纬度的发展次序,即在二叠纪长兴期末期开始于高纬度地区,逐渐推进到中纬度地区,最终在三叠纪早期于低纬度地区结束――高、低纬度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环境恶化的响应速度差异较大,长达约65万年。”吴琼说。

据悉,研究团队还通过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的变化研究,估算出不同古纬度带的陆地生物灭绝率――低纬度地区的生物灭绝不仅发生得较晚,灭绝率也相对较低,这可能指示低纬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抗环境压力的能力更高。“地球生态系统在遭遇快速升温等重大环境剧变时,由于两极放大效应,首先导致高纬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崩溃,而赤道地区由于生物多样性高、抗灾变能力强,生态系统崩溃得相对较晚、持续时间更长。”沈树忠表示,当今地球正经历快速升温趋势,需要特别关注两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记者张蕾)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 对口支援新疆和田、西藏拉萨和青海玉树,对口帮扶内蒙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1月31日,北京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探讨交[详细]

2024-02-02

原标题:AI通过儿童眼睛和耳朵学习语言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和耳朵来训练多模式人工智能(AI)系统,使用的数据来自孩子6个月大到两岁生日期间的头戴摄像头的[详细]

2024-02-02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4/2/1/c8bf228c-d504-4076-8bc4-da54004cb75f.xml",width:640,height:360});人民网上海2月1日电 1月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闭幕。“智能时代、[详细]

2024-02-02

原标题:“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记者1月31日获悉,2023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近日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数字职教互联互通、全球文明互学互鉴”。 “[详细]

2024-02-02

原标题:让科研与教学实现“双向奔赴”随着地方两会的密集召开,科教融汇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在不久前举行的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人文科技素养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300余名来自全[详细]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