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省级两会中的“一老一小”:减轻生育负担 提升养老服务

发布时间:2024-02-03 10:25:2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1月下旬,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一老一小”一直以来都是地方两会的民生热题,2024年省级两会上,托育、教育、养老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的字眼、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幼有所依”有何目标?

  减轻生育负担 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今年的省级两会上,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重点,三孩政策的落实及完善仍在进行时。

  在生育支持方面,安徽提出,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辽宁同样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在生育保障方面,广东提出,免费为58.8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采取公益捐赠方式,为全省超1700家已备案托育机构统一购买在托婴幼儿意外责任保险。

  关于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探索生育友好型社会,代表委员们也有话说。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直机关幼儿园党委书记袁芒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建立有序衔接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银川九中党委书记王少云建议,鼓励和支持现有幼儿园拓展和延伸功能,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四川省政协委员、达州市妇联主席赵本权建议,从加强育婴员和托育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职称晋升制度、加强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测评价等方面入手,促进托育质量稳步提升,满足家长对专业科学、质量可靠的托育服务需求。

  “学有所教”有何进展?

  推进基础教育提质 “双减”工作取得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各地的民生清单中,必然少不了教育这一笔。2023年,各省在推动“学有所教”方面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提到,出台普惠托育政策,幼儿园新增托位超过6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新增中小学学位3.8万个,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全覆盖,发布实施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加快推动市属高校分类发展。

  广东提到,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工程,办好乡镇“三所学校”和县域高中,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超6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超30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超5万个,平稳完成义务教育招生365万人,创近年新高。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严格贯彻落实,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效。在“双减”实施的第四年,这一对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热词,依然出现在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

  四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4892所、教学点4352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00所。

  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利民谈到,双减的大方向无疑是非常好的,关键是要如何真正落到实处。他呼吁广大家长,逐渐转变观念,不能单纯地从分数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发展前景。

  “老有所养”有何新招?

  发展社区养老 推行长护险

  除了“小”,“老”的话题也是一大焦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近年来,陪诊师、助浴师、适老化改造评估员等老龄化趋势下的新职业纷纷露头,经济社会花式服务老年人的新招频现,反映了社会对银发群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在今年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为养老事业产业建言献策,社区养老、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金等提议涌现。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乌当区观溪路街道环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叶开英表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当前的主要养老形式。其中,机构养老需要较为良好的经济条件,家庭养老需要家庭成员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相比较而言,社区养老是更有温度,也更便捷的养老方式。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建议,强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经费保障,统筹养老、医疗和医保专项资金,将政府财政性拨款、部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补助费加以整合,作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金。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产业,也被不少省份列为今年的施政重点,推动“老有所养”的目标,频频出现在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新增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养老助餐点300个,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月1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王东伟表示,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呈现出五个特点,包括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详细]

2024-02-03

  最新的“国家账本”公布。2月1日,国新办就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2024年,支持[详细]

2024-02-03

  据中国铁路消息,按照火车票提前15天发售的安排,2月2日(今日),旅客可购买正月初七(2月16日)的火车票;2月3日,旅客可购买正月初八(2月17日)的火车票。   铁路部门提示,旅客可通过以下步骤查询票价[详细]

2024-02-03

  2023年度个税汇算将于2024年3月1日开始。个税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多退少补”。  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办理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2023年度汇算办理时[详细]

2024-02-03

  北京商业品牌发展拥有了更强劲的内生动力。2月1日,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在2024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指出,2024年北京将全方位推动品牌建设,并将进一步强化“新字号”品牌培育[详细]

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