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走进新型夜校 享受自在学习

发布时间:2024-02-27 08:47:47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新闻随笔】走进新型夜校 享受自在学习

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概念,最近因为大批年轻人踊跃参与而“翻红”。去年8月,上海市民夜校秋季班招生,因“超65万人争抢近1万个课程名额”而登上热搜;去年11月,武汉首期公益夜校共开设9门课程,门门爆满;今年以来,多地依托高校、文化馆、团组织举办青年夜校,掀起夜校报名的新一轮高潮……“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成为都市青年眼里时尚的生活方式选择。

区别于传统的职业技能型夜校,当下受到追捧的新型夜校以艺术入门、非遗体验、生活美学等看似“无用”的知识传授为主。摄影、绘画、雕刻、乐器演奏、戏剧表演、中西餐烹饪、咖啡制作等课程,是夜校“抢课”科目表上的香饽饽。“无用之中有大用”,年轻人争抢夜校上课名额,为的不仅是习得一门技能,更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以优秀文化滋养内心。

面对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夜校为年轻人开辟了一个舒缓压力的通道。基于兴趣爱好选择的夜校课程,可以让人短暂放下职场的烦恼、生活的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另一种生活状态。夜校没有考试排名、没有考核压力,报名参加夜校的学员不追求“30天速成”,不汲汲于文凭和证书,而是沉浸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纯粹的学习乐趣。

新型夜校为都市青年搭建社交桥梁。年轻人在夜校可以轻松化解“社恐”的尴尬,与持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现代社会,传统的血缘、地缘等人际关系格局逐渐消减,基于共同爱好与理念的趣缘成为极为活跃的社会交往因素。作为重要的趣缘社群组织形式,夜校帮助青年与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建立面对面联系,从而巩固对城市的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新型夜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打开新天地。长期以来,一些非遗项目要么面临“人亡艺失”的风险,要么停留于小众化、封闭式传承。主打非遗体验和非遗技能传授的夜校,既能让大众了解小众非遗项目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产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自豪感,也有可能从学员中挖掘到好的苗子,引领他们从兴趣爱好上升为理想追求,培养新生代的“非遗传承人”。

有守正才有创新,新型夜校走红不仅因为其对新兴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在于其对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的坚守。比如,相比收费高昂的商业化培训课程,各地夜校大多坚持公益办学,一门课程的学费经常低至几百元。对于收入有限而热爱“尝鲜”的年轻人来说,报名一门夜校课程“试错”成本低,能够更加从容地做出选择,低门槛地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学有所得方能学有所乐,随着夜校渐成潮流,夜校要坚持办学本位、努力去粗取精。夜校是继续教育机构,要注意呵护教育本色,让参与其中的年轻人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充实感。一方面,夜校举办者要努力开拓课程资源,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课程设置把关,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杜绝敷衍了事的“水课”、走马观花式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重要观点,认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新型夜校既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具体形式,也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鲜活实践。通过夜校学习,年轻人得以从“内卷”和“内耗”中解脱,产生精神上的获得感、满足感,并建立与身边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的联系,重新找到自我、发现自我。

(作者:王钟的,系媒体评论员)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原标题:推进教育数字化,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报告》面向世界首次发布。报告深入挖掘并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推进数字化赋能学[详细]

2024-02-27

原标题:“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详细]

2024-02-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详细]

2024-02-27

原标题:宁夏出台  首部柔性引才综合性政策文件 记者2月23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