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三地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家在天津的王涛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工程师,乘坐高铁动车奔波在京津冀三地是他的生活常态。去年年底开通的津兴城际铁路,让他的旅途变得更轻松。
旅客 王涛:天津西站跟天津站,都能够直接到达大兴机场,能够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
十年间,“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完善、延展,一大批高铁陆续开通运营,十多条公交线路每天超2000个班次在通燕高速、京平高速上飞驰,“同城效应”日益显现。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杨永君: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推动时间的缩短和距离的拉近,而且带动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在区域间加速流动。
北京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一核两翼”框架稳固搭建。
就在上个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二批北京市级部门完成搬迁,近3万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副中心办公。刚刚建成开放就火起来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去年8月份开园以来,企业入驻率已近90%。中央企业已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所有政务数据实现与北京市对接共享,200多个事项可“跨省通办”,实现了“同事同标同流程”。
雄安居民 牛女士:拿着这张雄安一卡通到北京就医购药都是免备案的,到医院看病可以直接实现持卡挂号,看完病就可以实现医保直接结算,也不需要自行垫付医药费了。
十年来,三地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亿,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台阶。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近千个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
创新元素加速汇聚。三地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2-27
2024-02-27
2024-02-27
2024-02-27
2024-02-27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