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不能放任“AI复活”已故明星成生意

发布时间:2024-03-20 08:31:52 来源: 编辑: 浏览:

  据3月17日《北京商报》报道,日前,一些网络博主使用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备受争议。对此,有网友表示“大家只是想他了”,另有多数网友认为“尊重逝者,必须下架”“别用AI去挣血馒头”“家人可以主动去做,但是陌生人不能用此盈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生成式AI方兴未艾。然而,一些人打着温情的名义开展AI推广和收费服务,将“AI复活”逝者变成了一条产业链。据报道,在春节前夕,一些电商平台上架了“AI复活”服务,最低只需10元,已有商家售出数百份。

  如果付费“复活”的是自己的亲友,出于个人情感需求和对逝者的怀念,尚可理解。比如,著名音乐人包小柏曾使用AI技术“复活”他的爱女,为其实现“数字永生”,以此来减轻遗憾,安抚自己内心的伤痛。但若将这项技术用于“复活”离世明星或其他人,不论是否以商业目的为驱动,未经逝者近亲属同意,恐怕都会给后者带来一些精神或财产上的损害。

  现实中,许多明星的家人对网友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持否定甚至愤怒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是在揭伤疤。在他们看来,亲人的离世对家人来说是巨大的悲痛,他们需要时间来面对和接受,并逐渐适应生活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倘若有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将逝者以数字化形式再次呈现,很可能会打破逝者家人努力维持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让他们再度陷入失去至亲的伤痛。“AI复活”逝者,还可能被一些不良商家用来牟取暴利。

  逝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也是维护个体尊严的一部分。未经家人同意,将逝者的形象和声音通过AI技术“复活”并公之于众,不仅违背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而且可能触碰法律底线。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权益的行为,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已逝明星形象和声音被擅自制作成虚拟视频,明星家人有权追究责任。

  AI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也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拥有了更多便利,但这一技术的运用不能突破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权益。针对“AI复活”逝者的现象,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进一步完善,明确使用AI技术的范围和限制。只有坚守法律底线、尊重公序良俗,AI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暖人心、造福祉的科技,而非被滥用,成为一场利益的算计。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图为冷冻干燥处理的淋巴结。受访团队供图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小过滤器淋巴结有了新妙用。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教授顾臻团队联合多位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冷冻干燥[详细]

2024-03-20

  聚焦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与涉税犯罪作斗争,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税收秩序,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详细]

2024-03-20

  据3月17日《北京商报》报道,日前,一些网络博主使用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备受争议。对此,有网友表示“大家只是想他了”,另有多数网友认为“尊重逝者,必须下架”“别用AI去挣血馒头”“[详细]

2024-03-20

  据3月17日中新网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创教育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少儿编程作为代表,近年来更是备受瞩目。然而,“未来的文盲,就是不懂编程的人”的论调也甚嚣尘上。  必须承认,编程[详细]

2024-03-20

  3月18日,针对直播间售卖“3·15”被点名的御徽缘梅菜扣肉一事,东方甄选致歉称或为用户垫付三倍赔偿,并追究商家和生产商责任。三只羊网络也回应称已启动用户登记和先行垫付退款。商家、主播[详细]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