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市场监管总局: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24-04-10 10:33:55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会上,有媒体提问:现在直播带货越来越火,但同时虚假营销的行为也在不断发生,请问《条例》如何细化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以及直播平台经营行为的监管?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表示,直播带货创新了消费场景,丰富了消费供给,但由于“台前幕后”主体多,“人货场”链条长,“线上线下”管理难,消费者举证难,导致虚假营销、货不对板、退货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近五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同时,投诉举报的增幅高达47.1倍,明显高于传统电商,说明发展和规范还不平衡。《条例》对网络消费作了五个方面的规定,这些对直播带货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针对直播的特性和突出问题,《条例》还作出了多方面的规范。

  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条例》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务的,应当在其首页、视频画面、语音、商品目录等处以显著方式标明或者说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由其他经营者实际提供商品服务的,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该经营者的名称、经营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这也是营销的前提和底线。

  在完善平台管理方面,《条例》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发生消费争议的,直播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的信息,“三无产品”往往是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都没有,平台应当严格落实身份核验和日常管理责任,在发生消费争议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切实改善售后体验。

  在规范营销行为方面,《条例》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照《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条例》通过将规范性文件《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上升为法定义务,明确了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日前,为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民银行对《基[详细]

2024-04-10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网站消息,春节后生产加速回升,以及“两会”后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显效,经济回暖势头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再次回升。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详细]

2024-04-10

  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赏花正当时。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春日经济”再度激发消费活力。在社交平台上,“全国的景区看起来都像有1亿人”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首,网友们纷纷上传各地的旅游照[详细]

2024-04-10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入新阶段。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详细]

2024-04-10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为积极应对云南、四川受灾地区抗旱保供水困难形势和群众愁盼,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于近日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支持云南、四川受灾地区做好抗旱[详细]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