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谨防毕业季求职陷阱

发布时间:2024-04-14 08:20:08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挖坑设陷,“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老套路、新招数,不仅侵害高校毕业生个人权益,也严重破坏就业市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针对上述乱象,教育部发文提醒高校毕业生,提高防范意识,在求职过程中选择正规渠道,及时核查招聘信息,时刻保护个人信息,坚持运用法律武器。

  人社部此前发布预警,梳理了黑中介、兼职、收费、借贷、传销、合同、试用期以及信息共八类求职陷阱,给出避“坑”提示。这些陷阱多以高薪资、高福利为诱饵,变相向毕业生收取各种名目费用;少部分则是用人单位通过文字游戏、“阴阳合同”等手段,把毕业生当作免费劳动力。

  高校毕业生容易掉入招聘陷阱,大多是因为缺少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对薪资、职位等方面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而求职信息的发布渠道多元,信息来源广,内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急于抓住春季招聘黄金期,求职焦虑让一些人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却不知恰恰迈入了“有心人”的圈套。

  远离招聘骗局,求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正规渠道求职。对于不确定的招聘内容要多方验证,警惕“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摒弃急功近利心理,切实保护好个人权益。高校要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可考虑创新课程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安全与风险防范教育,同时继续严把校内招聘信息审核关。用人企业要强化责任与担当,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并公开实习、定岗、转正等标准。多方合力,让高校毕业生走稳走好求职就业路。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段云鹏)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累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其中发送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旅客18万人次。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串联起昆[详细]

2024-04-14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支持。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多来,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详细]

2024-04-14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挖坑设陷,“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老套路、新招数,不仅侵害高校毕业生个人权益,也严重破坏就业市场,产生了恶[详细]

2024-04-14

  近年来,“考证热”不断升温。一张有含金量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很多人求职就业、岗位晋升的“敲门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社团会员管理员、秘书(商务)等111[详细]

2024-04-14

  4月11日,贵州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拟于4月18日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84.793亿元。这是贵州自2023年10月以来,第7次披露拟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及拟发行规模合计2888.7904[详细]

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