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许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预聘制 如何防止跑偏走样?

发布时间:2024-04-15 08:56:19 来源: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佚名 浏览:

一些高校在实施“非升即走”的过程中,设定过高的科研目标,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老师不合理地降级转岗

莫让“非升即走”跑偏走样

阅读提示

当前,许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预聘制度,意在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然而,一些高校设定过高的科研目标,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老师不合理地降级转岗。

“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5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已达副教授任职条件因指标原因未晋升除外),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近日,某高校一则规定在网上引发热议。虽然校方回应该规定已于2023年6月作废,但此事让公众再一次关注到高校青年教师(谐称“青椒”)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

当前,许多高校引入“非升即走”预聘制度,即与新入职教师约定聘期内须晋升到高一级职称,未达到要求者不再续聘。这一制度意在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不少高校通过实施“非升即走”制度,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然而,一些高校设定过高的科研目标,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老师不合理地降级转岗。

未达到要求,不再续聘

“刚收到一份SSCI(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引文数据库)期刊的用稿通知,暂时松了一口气。”在北京某市属高校就职的王琪说,她要同时操作三四篇论文,心里才踏实。

王琪的论文发表压力,源自3年前入职时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中约定的考核任务——6年发表9篇核心期刊论文。如完不成任务,将面临被解聘的风险。

当前,我国高校用人制度早已打破编制“铁饭碗”,越来越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促进人才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110余所大学实行以“非升即走”为核心的新型聘任制度。

一般,高校会与新入职教师签订“非升即走”的合同,约定聘期和任务量。2023年夏天,从北京某985高校博士毕业的陈东入职某地方985高校。“当时给五六家高校投了简历,收到了3个录用通知,都要求‘非升即走’。”

以3年为考核期,陈东要在3年内发表6篇核心期刊论文,申请到1个国家级或2个省部级课题,每年承担1门本科生教学课程等。“每个人的合同内容都不一样,我入校时的身份是预聘制副研究员,完成任务后可以被聘为长聘制副教授。”

归纳起来,高校对“青椒”的要求共3类:论文发表、课题申请和教学学时。另外,解聘规定各有不同,“非升即转”“短聘”“低聘”等,都是“非升即走”的折中办法。

一些高校在副教授中也开始实行预聘制。比如,针对社招的副教授,在难以衡量其职称“含金量”时,会与其签订预聘制副教授的合同,满足条件后方可参评长聘副教授。

发论文成了聘期压力最大的事情

论文发表是“青椒”们聘期压力最大的事情。“SSCI期刊的发表周期都在1年以上,国内核心期刊最快也要半年到1年。”陈东说,“为了完成考核,我们不得不关注期刊的选题偏好,做些‘短、平、快’的题目,这使得大家都不愿意‘坐冷板凳’做那些耗时又不好发文章的基础理论研究。”

王琪介绍,不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评职称时,学术论文都是最有说服力的成果,加上博士后出站和博士生毕业都有论文发表要求,“核心期刊数量就那么多,没办法,只能越来越‘卷’”。

除了做科研、发论文,大多数“青椒”还面临着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的授课压力。

目前,陈东承担着3门课的教学任务。入职前半年,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备课上,无暇科研,“现在发表的3篇论文,多是博士期间积攒的成果”。

2022年,张思思博士后出站后,入职北京一所“双一流”大学。刚入职那年,她既要参加培训、备课、当班主任,又要兼顾学生培养、社会服务、行政工作等。这些教学和行政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张思思大量的时间。

“和发论文的压力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6年聘期内,我要发8篇B类核心期刊论文。发论文要想选题、查文献、做研究、写文章、投稿、等待发表,每一步都需要时间,不能有丝毫懈怠。所以,我几乎没时间休息,即便有时看似没在工作,但脑子里也是在想怎么写论文、发论文。”当被问起家庭规划时,33岁的张思思苦笑着说,“先熬过这6年吧。”

对“青椒”而言,完成考核任务还不够,他们还会在评聘职称时面临PK和淘汰。这一点是他们难以掌控的。在一所“双一流”高校任副教授的刘宇辉回忆起评职称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聘期内,我们有两次评职称的机会,由于不知道对手有多少成果,只能拼命把自己的成果积攒得更多。”

拒绝末位淘汰,做好扶持与激励

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娄宇看来,“非升即走”可以让“青椒”快速成长,有利于优秀人才崭露头角,还可以帮助学校全面考察教师,发现人才。

采访中,不少“青椒”表示,如果名额设置合理、考评过程公正,即使升不了职称,也不觉得遗憾,但一些高校在实施“非升即走”的过程中,设定过高的科研目标,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老师不合理地降级转岗。

“指标设得过高,任务逼得太紧,急于产出、发表论文,会导致学术成果看上去多了,但质量堪忧。”一位就职于国内顶尖高校的专业人士指出,“非升即走”的核心是扶持与激励,而非末位淘汰。为了激发活力,他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最大的实惠是待遇显著提升。另外,预聘制讲师可以做博士生导师,也是改革的一大亮点,有助于青年教师独立做科研。

面对诸如“非升即走”等高校用人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2020年底,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

上述专业人士指出,实行预聘制改革,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要科学规划入职数量,淘汰率不能太高,安定人心;要科学确定考核规则,考核要求要让“青椒”踮起脚尖能够到;要以培养为主,辅以良好待遇;要组建有学术公信力的团队来保障评聘制度的运行,让评聘过程和结果有信服力。

娄宇认为,目前,多数学校“非升即走”的晋升标准仍以科研为导向,不符合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定位。他建议,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擅长科研的人去做科研、擅长教学的人去从事教学、擅长社会服务的人去服务社会,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记者 张菁)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一些高校在实施“非升即走”的过程中,设定过高的科研目标,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老师不合理地降级转岗莫让“非升即走”跑偏走样阅读提示当前,许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预聘制度,意在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活[详细]

2024-04-15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有新发现!利用“中国天眼”的丰富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分析构架“Pincus-Lyaponov相图”,能够深入刻画宇宙间[详细]

2024-04-15

由我国保持的世界最快高铁速度即将被打破!打破这个记录的,同样是来自我国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CR450,它将原有运营速度由350公里/小时提升至400公里,与此同时,列车紧急制动、平稳停车的难度立方倍增[详细]

2024-04-1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放宽至40岁,男性35岁不变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就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发布公告。其中明确,青年项目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要求至40周岁[详细]

2024-04-15

新阶层 新力量 新使命 新担当 (大视野新闻网讯 杨涛)热烈祝贺朔城区两会圆满闭幕,朔城区新联会共计30余人参会。两会期间,新联会界别的代表和委员们紧紧围绕区委区[详细]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