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5月20日讯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学而思博物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宣布启动“给孩子100座博物馆”公益项目,将向全国100所小学捐赠藏品设立微型博物馆。
当晚,双方还共同举行了一场“博物馆云科考”线上活动,特邀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馆长许崇任,与全国中小学生分享博物馆悠久的历史,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难忘的科研经历等,带大家感受北大生科浓浓的科研氛围。
把博物馆带到孩子身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起源于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学而思自然博物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启动了博物馆主题公益项目:“给孩子100座博物馆”。项目将支持包括偏远山区、中西部地区在内的100所小学,为每所学校捐赠16套自然、科技、文史主题的100件藏品及配套课程,以微型博物馆的形式落地校园空间,让孩子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来自亿万年前的化石、丰富珍贵的自然标本、炫酷的科学装置和博古通今的历史器物。
启动仪式合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石长翼致辞时表示:“本次学院与学而思博物共同发起的捐赠100所博物馆公益行动,未来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让生态保护一线地区的学校受益。通过一系列教具、课程、展品的引入,惠及从雪域高原到热带雨林的当地无数学子。”
“学而思博物”已经蓬勃发展2周年,帮助数十万名学生在学而思平台上接触并学习了丰富的博物知识。好未来执行总裁位晨表示,“相信学而思和北大生科共建的博物馆主题公益项目,能给一线学校和老师带去一些帮助,激发和满足孩子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
据悉,该项目捐建的首家微型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已正式落地浙江安吉县报福小学,更多落地学校也已启动招募和筛选工作,有意愿的学校可以通过填写问卷进行申请。
浙江安吉报福小学微型博物馆现场图片
何为好的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文物和标本记载着人类与万物的历史。随着科学教育、素养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来领悟各个领域的的知识,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载体的功能日益彰显。
在启动仪式的圆桌论坛环节上,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馆长许崇任讲到,世界上许多学科都是博物馆建立之后衍生出现的,所以博物馆的作用说它再大都不为过。但是走马观花地参观博物馆,往往只看了皮毛。所以就需要专门做科普、做教育的人来把它讲清楚,帮助参观者去看到藏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和问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生物标本馆常务副馆长贺新强表示,博物馆、标本馆都是很综合的教育教学的平台。从时间的尺度,它连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每个藏品都有一段历史。空间的尺度上,标本馆是在很小的空间里汇聚了天南地北不同区域的景观,所以非常难得。直接面对化石、动植物标本等等的直观性是课堂书本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戎疆有丰富的野外科考经验,他说,图片是二维的,博物馆的动植物标本是三维的,而到野外看到真实鲜活的动物,是四维的体验。四维的体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所以博物馆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大家对自然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
学而思博物负责人张丹博士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希望号召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博物馆教育,将博物馆的知识和文化加以利用和传承。孔子曰“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对于博物馆教育来说,自然类博物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圆桌论坛现场
18日晚间,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馆长许崇任教授受邀和学而思博物负责人张丹博士一起,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了一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博物馆云科考”,带大家走进北大生物标本馆,了解珍贵馆藏背后的故事,讲述生物标本馆的百年发展史。
此次云科考活动,既拉近观众与顶级高校之间的距离感,传递博物知识和科研精神,又让孩子们从小打下良好的科学素养,认识到科学的趣味性。
据了解,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和学而思未来还将在科普教育、科学公益方面开展更丰富的合作。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5-21
2024-05-21
2024-05-21
2024-05-21
2024-05-21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