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为青少年做高质量有温度的科普

发布时间:2024-06-03 08:44:39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光明时评】为青少年做高质量有温度的科普

孩子们盯着显微镜屏幕中闪烁的图像,近距离了解斑马鱼的大脑活动;5万多人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大脑智能的生物学”“大脑中的体育课”等科普讲座……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开展“脑智擘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现场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真幸运,这么小就有机会进入国家级的实验室参观。”的确,各地扎实推进科学普及教育,正在让更多青少年爱上“科学的味道”。

青少年是祖国科技发展的未来,也是科学普及的重点人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面向青少年开展有温度的科普,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探索热情和想象力的重要一环。

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须遵循该群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科学教育必须贴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促进他们的发展,避免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否则将欲速则不达。面向青少年的优秀科普,应该是接地气的、有“孩子气”的,不仅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让青少年科普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聚焦当下青少年的兴趣和认知特点,聚焦社会热点,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挖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能够更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练就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的“火眼金睛”。例如,科普专家李永乐就善于从社会热点或身边小事中捕捉科普选题,他制作推出的《高考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应该怎么办?》《足球场上弱队如何战胜强队?》《下雨时跑步淋雨多还是走路淋雨多?》等作品因接地气而广受关注和称赞。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孩子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通过已有认知和经验来理解新体验,进而形成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针对青少年的科普语言不仅要通俗、有趣,更要易懂,可以多使用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将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如在一次中小学地球知识科普讲座中,岩石学家王德滋将地球比作一个桃子,并指出桃核像是地核,桃肉像是地幔,桃子皮像是地壳。这个生动巧妙的比喻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另外,一些针对青少年的科普视频经常使用拟人化的角色设定,或以场景对话的方式开展知识传播,也更容易将青少年代入科学的场景中,提高他们的信息接受度,让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加有趣生动。

让青少年科普更好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处在求知欲旺盛期,每天都会冒出千奇百怪的“十万个为什么”。每个问题背后,其实都是青少年对世界的观察和探寻。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是很好的科普切入点。尊重青少年每一个“可爱”的问题,并引领他们一步步寻找答案,探索科学的迷宫,相信每一颗好奇心的种子都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同济大学物理学退休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将网友提出的有趣问题收集起来,作为科普创作的灵感。社交媒体上,不少科普作品都在标题中使用了疑问句式,如《告别尴尬!酸奶如何优雅地喝到一滴不剩?》《危!电量仅剩1%!如何彻底摆脱电量焦虑?》等。稀奇古怪的问句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欲,或戳中大众的知识盲区,引导更多人开启思考的“好奇之旅”。

让青少年科普保持科学与人文并重。多位学者指出,青少年科普应以学习知识为表、培养思维为本。当前的青少年科普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转向了价值引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帮助青少年培养用科学眼光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讲故事一直是广受欢迎的科普方式。“我找到了跟年轻人对话的方式,要讲故事。”拥有百万粉丝的汪品先院士经常用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向青少年传播海洋知识,阐发科学的创新本质。讲故事可以将科学知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更能将科学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进行“活化”。

高质量的科学普及教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陪伴者。充分研究并尊重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的热情,将为科技强国建设播撒下更多创新的种子。

(作者:张永宁,系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开展庆“六一”嘉年华活动。活动以“童心飞扬 梦想启航”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多元化的内容,展现了朝阳区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详细]

2024-06-03

原标题:【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⑥】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课堂上,91岁的中[详细]

2024-06-03

原标题:【光明时评】为青少年做高质量有温度的科普孩子们盯着显微镜屏幕中闪烁的图像,近距离了解斑马鱼的大脑活动;5万多人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大脑智能的生物学”“大脑中的体育课”等科普讲座[详细]

2024-06-03

原标题:高考临近,这些行为要注意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以诈骗等手段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详细]

2024-06-03

原标题:“醒狮少年”舞起来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的数十名孩子聚在一起,学习洪拳和醒狮基本功。图为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练习舞狮。新华社记者 周科摄[详细]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