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这届高考季,你被短暂治愈了么?

发布时间:2024-06-07 08:41:15 来源: 编辑: 浏览:

  又是一年高考季。

  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考报名人数2024年为1342万人,比2023年增加51万人,已经连续7年保持上涨趋势。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高考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能抓住机会的人依然凤毛麟角。中国教育在线的一组数据显示,只有40%左右的人能上本科,其中985的录取率仅为1.62%。

  越是临近高考,不少考生越容易被焦虑裹挟,产生很多困惑。“高考真的能决定未来么?”、“考砸了怎么办?”、“考完真的就自由了么?”……

  高考生那无处安放的焦虑和困惑

  步入校园起,大多数父母和学校就倾向于以“分数”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形中给学生个体添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让他们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直接脱轨。

  “临近高考,焦虑,害怕考不上”、“成绩不好,感觉对不起妈妈,怎么办?”“文科生真的比理科生挣得少么?”……高考前期,社交媒体平台有考生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担忧和困惑。

  即便冲破千军万马过了高考这次闭卷考试,未来的人生要如何答好开卷题,不少高考生同样一脸茫然。

  “这些现象的背后,和‘唯分数论’不无关系。”有心理学家介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并做出一系列行为鞭策学生心无旁骛读书的做法,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催生更多焦虑和迷茫情绪。

  “我们心理学中有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过高、过低的焦虑都不利于考生发挥最佳的水平;而‘树洞’、‘留言墙’这类和陌生人交流的渠道,则能有效缓解焦虑。”上述心理学家表示。

  职场人士也逃不过的压力

  考完了,压力就真的彻底释放了么?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工作找得如何了?”、“有对象了么?”、“房子买哪里了啊?”、“抓紧生孩子呀!”、“升职加薪了么?”……即便没了分数的追求,对于年轻人的期待却远远没有停止,这份沉重到近乎苛责的期待依旧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这种“从小比成绩、大了比工作、成家了比小孩”的没完没了地比“卷”行为,毫无疑问,会让人陷入无穷的压力和焦虑循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中国18-34岁青年的焦虑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家庭关系,无论哪一个搬出来都是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

  抛开比较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职业的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现代年轻人一直处于“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动”的矛盾状态。

  这种时刻保持“上膛的枪、拉满的弓”的紧绷感,对绝大多数职场人而言,随时会让他们陷入崩溃。据某招聘网站针对22935名工作2年以上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每25人就有1人受到和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轻则疲惫消极,重则患上抑郁症。

  在【喊话】和【回应】中集体治愈

  在心理学中,“网络树洞”、“留言墙”这类袒露心声的方式,一定程度能缓解焦虑和压力。

  “向素未谋面的人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更容易收获安慰。”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陌生人效应在起作用。格拉德威尔在《陌生人效应》中认为,个体倾向于向完全不认识的人开放心扉,讨论个人问题或分享秘密、寻求帮助。

  在此背景下,T3出行日前上线了“请回答,未来的我”主题活动,在微博、小红书等渠道在线征集广大考生的困惑,并在南京、青岛、济南、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深圳、潮州、郑州等10座城市上线“请回答,未来的我”主题高考专车,邀请社会人士扫码回答,通过考生和社会人这两个互不相识却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群体之间跨时空的对话,让两个群体都能收获短暂疗愈,给前行以力量。

  “希望千千万万的陌生人成为考生的暖心人,用他们的非标准答案,抚慰考生的心灵,引领他们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希望考生这些清澈的问题,能够让疲惫的职场人收获休息的片刻,看到曾经的自己,重拾前行的信心。”T3出行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说。

  活动上线当天,问卷后台就收到了上千条回答。无疑,T3出行这次在考生和职场人之间搭建“喊话”、“回应”的沟通桥梁,恰好击中了大多数人的情绪点,让陌生人之间通过文字实现共鸣、互相安慰。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被说服,只是需要一个通道,让我们在不费力思考、不需要遮掩的情况下,去抒发自己的情绪,去缓解一下压力。” 下班回家打到一辆贴有“什么是社会的毒打?”问题的车,南京乘客小李直呼破防了,“真就很戳中我”,小李扫码在手机上写下了她留给高考生、也是给自己的答案“就是能让你痛哭流涕、也能让你瞬间成长”,写完后的小李长舒一口气,又找到了面对明天的勇气。

  这种陌生渠道中流露真实的自己,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调节情绪和精神状态的途径,让人通过一个陌生空间去面对陌生人交流,在怒吼中共鸣,在共鸣中短暂治愈,在短暂治愈中又不失体面的回归正常生活。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6月1日起,首个关于快递包装重金属和特定物质含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实施。  据了解,《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详细]

2024-06-07

  6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发布数据,2024年5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9点,环比回升0.7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吴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5月份电商物流[详细]

2024-06-07

  “孩子用家里老人的手机充值游戏花了1.5万余元,我们申请退费时得到的答复是只退7000元。”上海的陈女士日前告诉记者。  据陈女士介绍,孩子玩游戏的手机下载游戏后自动获取了手机的相关认[详细]

2024-06-07

  记者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创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详细]

2024-06-07

  今年以来,Sora、GPT-4o等模型的相继亮相,让社会各界对AI发展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基础模型能力增强,如何通过AI应用实现对各个行业的变革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2024年6月5日,定位“AI[详细]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