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

发布时间:2024-06-12 08:50:02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

日前,确认自己被成都一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录取后,田羽涵第一时间联系四川省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我会法律手语,9月份来成都读研究生,今后如果有涉及聋哑人的法律援助,可以通知我。”

田羽涵是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毕业生。她就读的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是全国高校首个本科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实验班。

西南政法大学从2020年开始,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每年从新入校本科生中选拔40人进入实验班,接受“法律+手语”系统学习。“全国有2700万聋哑人,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党委书记樊伟说。

田羽涵是进入实验班的本科生之一。“没有师资,没有教材,没有标准,刚开始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实验班班主任、行政法学院教授张伟说,“能够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

一所普通高校要培养法律手语本科生,遇到的困难有些是“可想而知”的,也有些是难以预料的。实验班前3年都有手语课,除了基础手语,还要学法律手语。没有现成的教材,学校就组织导师团队搜集、整理、开发法律手语,编写了第一本包括890个核心词语的法律手语教材,还在慕课平台上推出了20堂法律手语课。学校没有会手语的教师,9位手语教师都是从校外特聘的,上课时间只能安排在周末。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高一,是9位校外特聘手语教师之一。每次轮到自己授课,他都要坐头一天晚上的火车从成都赶到重庆,第二天上午再上整整4个小时的课。“口干舌燥两手酸。”高一这样描述每堂课后的感受。

实验班的同学自己琢磨出了一些学好手语的方法。他们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双手并用“背诵”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还自动组成“手语小组”相互“切磋”。“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每次经过教学楼门口的正衣镜时,双手都会下意识地动起来。”实验班大三学生姜浩然笑着说,现在只要见到有人用手语,自己就会忍不住上前交流。据了解,目前已有12位同学通过审核进入重庆市聋哑人法律援助手语翻译人才库。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方向,探索总结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

(记者 张国圣)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原标题:复旦将实现人工智能大课全覆盖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将推出至少100门AI(人工智能)领域课程,加快科学智能创新生态构建,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到明年秋季学[详细]

2024-06-12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郝孟佳)6月5日至7日,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健康、科技创新、高职、社会服务、文化创意、乡村振兴赛道的分赛道现场决赛分别在首都体育学院、北[详细]

2024-06-12

图为陈求文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温京燕摄(人民视觉)又到周末,陈求文熟练地把黑色小摩托停在镇子上一户人家门口。此时,年幼的小军搀着外婆刚从外面回来。和小军外婆聊完孩子的近况,陈求文顺手把小[详细]

2024-06-12

原标题: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日前,确认自己被成都一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录取后,田羽涵第一时间联系四川省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我会法律手语,9月份来成都读研究生,今后如果有涉及聋哑人的法律[详细]

2024-06-12

青岛校车上的“流动图书角”。 赵安邦摄(人民视觉)小读者在青岛如是书店读书。 本报记者 李 蕊摄青岛浮山森林公园童趣园。 青岛市妇联供图核心阅读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详细]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