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能源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

发布时间:2024-06-13 08:38:22 来源: 编辑: 浏览:
日前,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电力供需形势和未来常规电源发展来看,加强电力供应体系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任务,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

《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各类技术多元发展,创新示范应用陆续落地,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8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约2270万千瓦/4878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约260%。

《报告》认为,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预计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可凭借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从技术路线来看,预计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成山表示,过去一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多元化趋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能力不断增强。

王成山表示,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与风光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好局面;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创新应用,促进发挥多元价值;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储能人才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创新支撑。

“建议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迭代升级,聚焦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孵化,为技术持续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强化绿色低碳,推进绿色环保的储能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绿色储能标准体系,加强对绿色储能项目认证与推广,激发更多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数字智慧,提升新型储能系统集成与运营效率,推动储能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升维;强化共享融合,增强企业间在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管理上的共享,改善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实施的发展环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理事长宋海良说。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北京6月11日电 中国石化11日宣布,公司在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部署在资阳市的资阳2井完钻井深6666米,测试获125.7万立方米日产工业气流,日无阻流量306万立方米,成为四川盆地时代最古老[详细]

2024-06-13

连日来,全国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截至6月11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五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未来几日,北方地区的高温范围还将逐渐扩大。 高温来袭,也意味着用电高峰即将到达。面对今年迎峰度夏的严[详细]

2024-06-13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在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与历史近期水平相比仍显疲软。世界银行上调了中国2024年经济增速的预测至4.8%,较此前增加0.3个百分点。 世[详细]

2024-06-13

6月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及进出口工作委员会五届一次委员大会在上海市召开。 钢协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在讲话中表示,当前,国内钢材市场面临深度调整,关键是供需平衡。钢铁出口压力倍增,钢协为[详细]

2024-06-13

日前,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电力供需形势和未来常规电源发展来看,加强电力供应体系为构建新型电[详细]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