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18 08:49:38 来源: 编辑: 浏览: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为新时代教师群体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引。

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领航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厚植教师队伍家国情怀。西安交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以教育广大教师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为新起点,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实践中,贯穿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学校建设西迁精神研究中心,举办西迁精神研讨会,开展西迁精神宣传宣讲活动,推出大先生系列原创校园话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听得准、跟得紧、走得实”的西迁精神新传人。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教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举办新时代大先生讲坛,开展“寻迹交大”校园沉浸式培训、“干部+人才”一体化研修,切实提高教师群体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行动自觉,激发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感与荣誉感。近年来,学校涌现出最美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批先进典型。

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推动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承担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实施“6352”工程,构建“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构建以人才链为核心牵引,优化资金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体系,服务引进人才教学实验、科研攻关、交叉融合等全方位需求,目前已建成191个校企联合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平台,成为陕西乃至西部深化改革、人才聚集、自主创新的国家级示范新区。学校联合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校企“双导师”培养制度,打通基础与应用衔接,持续加大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建立若干新领域新赛道研究中心(团队),统筹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支持领军学者、优秀青年学者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学校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推进评价、分配、管理“三项改革”,在改革中完善办法举措、理顺管理机制、破解难题堵点,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水平、支撑新时期学校高速发展。坚决“破四唯”,加快“立新标”,修订完善“领军”“青拔”“青秀”等人才计划,构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三位一体人才发展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绩效分配方案,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全员评价体系和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完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制度。搭建“青年学术沙龙”“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等交流平台,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人才松绑减负,释放人才活力。探索实践“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与属地各级政府通过“人才+项目”,以资金池、项目池、人才池、对接机制为核心的“三池一机制”模式牵引,与头部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

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培育人才成长沃土,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文化生态。学校落实“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要求,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20条工作举措》,形成引才、用才、育才全链条服务与保障体系。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我为师生办实事”“支部共建解难题”等活动,强化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完善人才工作联动协调机制,与人才真诚交朋友、结对子、听建议,畅通人才支持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促进政治生态、学术生态、人文生态融合发展。全面开展青年人才成长分析工作,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持续提升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本领,形成统筹全校资源、多部门深度协同、多层级高效联动、全学院共同参与推进的青年人才培养新机制。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为新时代[详细]

2024-07-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详细]

2024-07-18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引领[详细]

2024-07-1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战略高度,全面深[详细]

2024-07-18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上午,正在田间地头观测水稻长势的何培雄,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手中接过了录取通知书。这是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送出的首封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中[详细]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