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通过布局这些产业,可有效引领整个产业体系向着更加高端、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多次出现在多个重磅文件中。例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地方政府也以此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比如,今年6月份,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10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培育10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制定100项关键标准和规范,打造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产业发展逻辑看,未来产业是新兴产业的必经阶段,而新兴产业大多已初步完成重大技术试错,具备了较为明确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支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取得良好发展,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详细来看,一是在战略部署上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确保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较长成长周期内、在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二是制度安排突出针对性,以制度设计为相关产业的壮大扫清障碍;三是适时适当给予帮扶,例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引导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更顺畅地进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在其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应用与产业化的主要推动者,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力量之一。
谈及企业如何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态构建中更好发挥作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企业要勇于将自身投入到前沿科技潮流中,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武装”自己,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应用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合作,主动积极寻求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贡献力量。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8-01
2024-08-01
2024-08-01
2024-08-01
2024-08-01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