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情况。
全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2021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共组织抽查产品15413批次,合格14199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2.1%,比2020年91.9%的合格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全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据悉,省级监督抽查覆盖了全省13个设区市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电商。其中,抽查江苏生产企业产品5652批次,合格5463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6.7%;抽查市场实体店产品7233批次,合格6548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0.5%;抽查电商产品2444批次,合格2105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6.1%。
从抽查结果数据看,在抽检的133种消费品中,笔记本电脑、电视(平板、曲面)、挂烫机等33类消费品未发现问题;电冰箱、房间用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等59类消费品检验合格率高于90%。轮滑鞋、棉服装、羽绒被等41类消费品检验合格率低于90%。
在抽查的79种工业品中,商品煤、危险化学品、细木工板等25种工业品检验合格率为100%;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胶合板、橡胶软管(燃气具配件)等35种工业品检验合格率高于90%。数据缆、建筑用外墙涂料、塑料管材等19种产品抽查合格率低于90%。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22%
2021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共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4.6万批次,全省食品抽检量达9.6批次/千人,抽检信息应公示尽公示率达100%。全省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22%,显示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稳定向好。
从抽检品种看,乳制品、保健食品、罐头、蛋制品、食品添加剂、糖果制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等10类食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调味品等5类群众日常消费重点食品合格率普遍较高,分别为99.86%、99.90%、98.37%、99.39%、99.67%;抽检合格率较低的食品有方便食品、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农产品和餐饮食品等5类食品。
景点、乡村和乡镇等区域抽检不合格率较高,分别为5.17%、4.00%和2.32%。其中,景点不合格食品主要为糕点和餐饮食品;乡镇不合格食品主要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冷冻饮品、食用农产品和糕点;乡村不合格食品主要为食用农产品。
“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我们均开展了核查处置,指导企业排查原因并整改,召回下架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完成率达到100%。”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处长邵小青说。
据介绍,2021年,江苏共查处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9万件,召回销毁不合格食品10.27吨。
今年重点抽查六方面产品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蒋建华表示,2022年,该局将对225种15205批次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对11种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全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重点体现在6个方面。
在坚持问题导向方面,将2021年国抽、省抽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合格率较低的运动头盔、灭蚊器等产品实施连续跟踪抽查;
在加强疫情防控方面,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大局,持续做好以非医用口罩、洗手液等为重点的防疫用品质量监管;
在强化平台监管方面,加大电商、带货直播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持续完善电商抽查协作机制;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确立的13个产业集群、50个产业链战略部署,加大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相关产品质量监管,突出抽查5G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可降解等产品;
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重点抽查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产品,突出抽查玩具、学习用品、老视成镜等涉及儿童、学生、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用品,以及家用电器、装饰装修材料等百姓关心的日用消费品;
在重点工业品抽查方面,以涉及国计民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等为重点,突出抽查钢铁、水泥、危险化学品、汽油柴油、燃气器具及配件、电动自行车及配件、消防等产品。
此外,2022年,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将围绕“一个主线”、实现“两个增强”、采取“三项举措”、深入开展“四项行动”。即以“双稳双提”为主线;增强食品抽检结果分析和使用的针对性,增强食品抽检计划实施的时效性;探索建立全省食品安全承检机构管理模式,加强对全省各地食品抽检监测工作业务指导,加强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食品抽检数据质量提升行动,针对性开展一批专项抽检行动,开展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提升行动,开展风险预警交流提升行动。(孙姝颖)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9-07
2024-07-30
2024-07-17
2024-07-05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