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厚德载物”如何为“文明整合”进程作出新贡献

发布时间:2023-02-15 17:54:01 来源: 编辑: 浏览: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厚德载物”如何为“文明整合”进程作出新贡献?

——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高宏存

作者 王肃宁

“厚德载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厚德载物”有何深刻价值意蕴,为当代中国与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何种滋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厚德载物”是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的重要价值来源,也是学习吸收外来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力量。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周易·坤卦·象传》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古人对“德”的理解与西方一致吗?如何把握其时代意蕴?

高宏存:《周易》作为古老中国的一部文化元典,体现了中华文明形成期和哲学“突破期”的思想,蕴含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图式”。“厚德载物”的首要价值是从思维方式层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以“天人合一”作为思想起点与文明开端,以敬法自然的价值选择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内在关联与统一,这是理解“厚德载物”观念的前提。“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价值,表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理想与文化信念。

  古籍善本《周易正义》。李南轩 摄

其次,与西方社会普遍从单纯的伦理学角度来理解“德”不同,中国古人对“德”的理解含蕴着中国人独特的价值选择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从“德”性角度看,中国人认为“德”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周易》中坤卦象征着大地,大地生育、包容和承载万物,使万物各遂其生。《说卦》云:“坤,顺也。”引申为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厚德载物”是大地之德,美德深厚,滋养万物,广大无垠。“人法地”就要学习效法大地承载万物之德,领悟做人做事道理,塑造君子温润包容美德,这里包含着中国人对理想古圣贤雍容大德的描述与期盼。

在传统社会,“厚德载物”被尊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和信念,是圣贤大德的道德理想。当今社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逐步深化,中国正从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觉,“厚德载物”蕴含的价值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高度契合,是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的重要价值来源,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再造的传统依据,也是在世界文明整合历史进程中学习吸收外来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力量。

  湖北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雕塑。孙新明 摄

中新社记者:“厚德载物”等文明积淀,当前对淬炼民族品格、滋养现实发展有何裨益?

高宏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自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跨越,中国社会踏上民族复兴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五千年文明积淀成为今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自主自立,以一种刚健有为、自立自强、自我提升的精神淬炼民族品格,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奋斗新征程。

同时,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历史实践,更需要人们在今天坚持“胸怀天下”的襟怀,学习借鉴近四百年来西方现代化的成就经验,回应中华民族近两百年来“自强之路”现代化探索的实践和问题,以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精神吸纳接受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解决百年来现代文明的内在迷思和矛盾,为人类解决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新社记者: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厚德载物”蕴含的包容开放精神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何贡献?

高宏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必然不同于某些遵从丛林法则、恃强凌弱、坚持零和博弈的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

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理想和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扩大和平合作的公约数。中华民族一直是具有和平性格的民族,从不谋求霸权;中华文化在“天人合一”视域下,形成包容、宽厚、和平的精神品格,依托“厚德载物”的价值理想,不断创造新辉煌。

面临全球化发展的新挑战、生态失衡的全球性危机、世界政治格局的时代变迁,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复兴,必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加持下贡献新的智慧结晶,推动国际治理更加民主,这是迈向人类共同理想社会的必由之路。

中新社记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明之间并非更替迭代的竞争,“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何种滋养?

高宏存:人类文明本来就是以“多样化”形态存在的,西方文明“优越论”“欧洲文化中心论”都不过是人类文明大河中泛起的浪花,一些学者鼓吹的“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也已经不攻自破。与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相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是工业革命后近两百年的历史叙事,而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存续五千年,尽管发展有曲折但更有辉煌,这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文化底气和价值支撑。

不同文明共生发展,没有什么优越与低下之别。应当以“文明互鉴”取代“文明冲突”,“文明平等”代替“文明优越”,不同文明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都应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愿景。

正如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申的:“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不断推进的文明新形态,在开放借鉴的伟大变革实践中必然创造出国家制度文明的新辉煌,完善的制度、规则、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必将成为世界“文明整合”趋势下的中华文明新贡献。(完)

受访者简介:

高宏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播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文化政策、创意产业、新媒体舆情管理等研究。在国内知名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主编文化类著作七十余部。

参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相关课题、中央深改组文化管理改革课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相关课题;参与多部国家文化立法工作或主持了中办、国办“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三五”“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等大量文件制定起草工作。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作者 李大光)此时,初升的太阳,还在远山徘徊,与壮阔的兴安岭相比,在白狼峰顶看遥远处喷薄的太阳,像硕大的红豆,晶莹的红宝石,初生的婴儿。兴安岭的云气雾霭,远山优美的曲线,就[详细]

2024-08-22

在绿意盎然的鼓浪屿上,有一座红色穹顶建筑引人注目。这座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建筑名为八卦楼,是鼓浪屿的地标建筑之一。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曾这样扭转这座百年建筑的命运。兴建于1907年的[详细]

2024-08-10

新世纪之初,良渚遗址陷入保护与发展的矛盾。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他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由此,青山还[详细]

2024-08-10

暴雨袭来,“画里宏村”为何总能安如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治水故事世人熟悉宏村,大多因其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古朴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村一体浑然天成。20多年前,电影《卧虎[详细]

2024-08-10

中国网8月2日讯 (记者 秦金月)记者从辽宁省博物馆获悉,7月1日至7月31日,辽宁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32.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38%。与去年同期相比,暑假首月,前来辽宁省博物馆观展的观众构成发生了较大[详细]

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