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闭环管理,联动铁路部门定方案
今年以来,烟台市环治办向莱阳市推送了包含 1300 余棵高大危树的隐患清单,其中多数危树紧邻铁路供电接触网、信号塔等核心设施,整治需严格规避铁路运营时段,任务艰巨。莱阳市环治办第一时间响应,迅速组建专项督导小组,联合铁路烟台车务段、莱阳供电车间深入铁路沿线各村镇开展实地勘察,不仅精准掌握每一棵危树的位置、树龄、生长状态及周边环境,更重点标注危树与供电接触网的安全距离、是否影响铁路信号传输等关键信息。
在此基础上,莱阳市环治办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属地镇街及铁路企业(含供电段)等多方力量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2 次,明确整治内容时特别强调 “运营空窗期作业” 要求 —— 由铁路部门根据列车运行图,提前 7 个工作日申报每日凌晨 2:00-4:00 的铁路运营空窗期,供电段同步制定专项断电保障方案,确保砍伐作业期间接触网无电流、无列车通行,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会议同时细化工作目标、划定完成时限,对每一处隐患点实行 “一对一” 挂牌督办,明确环治办统筹协调、供电段负责断电监护、属地镇街负责现场作业的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
为实时掌握整治进度、倒逼工作落地,莱阳市环治办建立周通报制度,每周联合铁路供电段对各责任单位的危树整治数量、完成质量、整改难点等情况进行汇总梳理,特别核查 “空窗期利用效率”“断电保障合规性” 等关键指标,形成工作通报 6 期。对整治进度滞后、工作推进不力的镇街,联合铁路部门开展现场督导,约谈负责人,有效打通责任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确保各类隐患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二、强化工作措施,攻克整治难点堵点,供电段全程护航保安全
在整治过程中,莱阳市环治办面临酷暑天气作业、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进场,以及 “作业必须同步断电” 等多重特殊要求。为高效推进整治工作,工作人员创新采用 “做两头、歇中间” 的作业模式 —— 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严格在铁路部门申报的凌晨空窗期开展砍伐作业,供电段则提前 1 小时到场完成接触网断电、挂接地封线等操作,作业前与现场负责人共同确认 “断电状态、无列车接近” 双重安全条件,作业结束后逐一检查接触网是否有树枝缠绕、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通电后无安全隐患。
针对地形受限的区域,采取 “小型油锯 + 人工搬运” 的组合方式,组织专业人员分段切割、人力转运树木枝干,日均处理危树 100 余棵,有效解决了大型机械 “进不来、用不上” 的问题。期间,铁路供电段还派驻 2 名技术人员全程驻守现场,实时提醒作业人员与接触网保持安全距离,对靠近供电设施的危树采用 “先截断上部枝干、再处理根部” 的谨慎作业流程,累计避免 3 起潜在的接触网剐蹭风险。
此外,铁路沿线部分危树属于 “绿化工程” 范畴,整治数量大且恰逢地方财政资金紧张时期。莱阳市环治办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优化资金使用方案、整合林业养护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克服资金难题,同时与铁路供电段协商 “错峰断电” 计划,将同一区域的危树整治集中安排在同一空窗期,减少断电频次、降低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最终提前完成全部 “绿化工程” 危树的砍伐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不脱节、不延误。
三、强化隐患意识,实现治理全面覆盖,联合排查无死角
莱阳市环治办并未局限于上级推送的隐患清单,而是以此次整治行动为契机,联合铁路供电段进一步强化全员隐患防范意识,同步推进铁路沿线危树隐患自查自纠行动。双方组建 “环治办 + 供电段” 联合排查组,供电段技术人员凭借对铁路设施的熟悉度,重点指导排查 “影响接触网安全距离、可能倒伏侵限压迫供电线路” 的危树,对辖区内所有铁路线路沿线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关注未纳入上级清单的隐蔽区域(如隧道出入口、桥梁两侧)、偏远路段。
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联合排查组第一时间建立台账,明确 “整治时限、断电需求、责任单位”,其中涉及供电设施安全的隐患优先纳入整治计划,由供电段提前制定专项保障方案。截至 9 月 5 日,莱阳市环治办在完成上级推送的 1300 余棵危树整治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查自纠额外治理影响铁路安全的危树 2700 余棵,累计出动人员 200 余人次、机械 30 余台,铁路供电段累计配合完成 68 次空窗期断电保障,整改危树总量达 3800 余棵,实现了铁路沿线危树隐患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莱阳市环治办将持续联合铁路供电段巩固危树整治成果,建立 “环治办动态巡查 + 供电段日常监护” 的长效机制 —— 环治办定期对沿线树木生长情况进行排查,供电段在日常设备巡检中同步监测危树隐患,双方每月共享隐患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增隐患。同时,针对春季树木生长旺季,提前协商 “季度集中整治空窗期”,切实守护铁路运输安全与群众出行安全。
编辑:白雪敏
来源:大视野新闻网
供稿:莱阳市环治办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5-09-07
2025-09-07
2025-09-07
2025-09-06
2025-09-06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