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牵出特殊困难
据了解,黄师傅是我市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数月前在工地砌砖时不慎从2米多高的钢管架上坠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及神经损伤,伤势严重,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然而,在申请工伤认定的过程中,黄师傅及其家属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伤情严重,黄师傅无法亲自前往人社部门提交材料、说明情况。更让他们无助的是,用工主体(承包公司)在事故发生后,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拒不提供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现场目击证人等关键证据。家属多次沟通无果,维权之路陷入僵局。“我们不懂政策,也拿不到证据,感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黄师傅的妻子回忆起当时的困境,眼眶泛红。

一次上门,完成调查与关怀
市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在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工伤认定应急服务机制。负责人表示:“工伤认定的核心是事实和证据,但当受伤职工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提供时,我们不能坐等材料上门,必须主动作为,履行调查核实的法定职责。”
随后,由工伤认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小队,直接前往黄师傅的家中。在黄师傅家中,调查变成了一次温暖的对话。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认真记录了黄师傅的口述,并耐心指导其家属填写了工伤认定申请表。同时,他们向黄师傅及其家人详细解读了《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用工主体应承担的义务。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专业而规范,消除了他们心中的疑虑和恐慌。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与休假在家照顾黄师傅的妻子进行了现场沟通,从管理方角度核实了事故情况,确保了调查取证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请您放心,调查取证是我们的责任。对于用工单位不配合的情况,我们将依法启动调查程序,向相关单位调取证据,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核实。查明事实后,一定会依法依规作出认定结论。”工作人员一番恳切的话语,给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个转变,彰显服务初心
此次上门服务,不仅为黄师傅完成了关键的申请程序,更将人社部门的温暖与担当送到了群众心坎上。工作人员专业、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黄师傅全家及周边邻居的高度赞誉。“我们开展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当职工遇到实际困难时,我们不能固守成规,必须要主动适应和变化。”江油市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负责人表示,“从‘群众跑腿’到‘服务上门’,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为民服务的初心。对于行动不便、重病卧床的职工,上门服务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下一步,江油市人社局将进一步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科学整合部门资源,创新推行‘一体化联动’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江油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白雪敏
来源:大视野新闻网
供稿:江油市人社局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5-10-24
2025-09-17
2025-08-29
2025-08-26
2025-08-26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