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黄梅戏“答卷人”韩再芬:创新是生命

发布时间:2022-03-13 02:08:13 来源: 编辑: 浏览:

(两会人物)黄梅戏“答卷人”韩再芬:创新是生命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黄梅戏“答卷人”韩再芬:创新是生命

作者 张强 储玮玮

“对于黄梅戏来说,时代是出卷人,从业者是答卷人,观众是阅卷人。做好黄梅戏‘答卷人’,既要创新发展,也要守正传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再芬,最关注的还是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其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徽州女人》和《徽州往事》等名扬海内外。

韩再芬说,创新是黄梅戏的生命,要创新就必须用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构建表达空间。“破圈”发展是黄梅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黄梅戏灵动质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可以与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事物完美嫁接,呈现新的面孔。”

在2022年安徽春晚的舞台上,韩再芬和青年歌手陈梓童合作演唱了一曲《青春黄梅》,将《女驸马》与RAP创新融合在一起,深受网友好评。

此前,韩再芬将黄梅戏与其他姊妹艺术搭档,派生出“京黄交响”“黄越版《梁祝》”“黄评版《小城安庆》”等创意作品;将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打造成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国风连载漫画。

《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中国传统剧种与剧目,黄梅戏和《女驸马》均居首位。

在韩再芬看来,古老的黄梅戏创新发展需要“破圈”,但与新事物融合发展时,要设置高门槛,不能无条件的迎合,要根据黄梅戏剧种的特性,蹚出与时代、与新媒体接轨的新路子。“一定是有品位、有格局、有审美、有温暖,还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走进观众的心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说:“现在电影院缺少歌舞类的电影,我觉得将戏曲搬上荧幕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现在高科技的手段,用电影的语言,将黄梅戏与电影融合。”

在线上线下进行创新的同时,韩再芬和“小伙伴们”也专心创作品牌剧目。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中国演艺市场按下暂停键,韩再芬选择暂时性“闭关修炼”,带领团队完成黄梅戏《祝福》《金粉世家》等创排。2021年,韩再芬主创的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在中国多地巡演。

韩再芬介绍,在如今这个多元化时代,戏曲传播途径必须多元化。戏曲创作要取材于民,回归最本质的生活,发挥其时代作用和价值。

韩再芬说,人才培养是戏曲“守正”中一项持续性的重任。“培养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培养一批年轻人,现在他们已经站到台前,挑起黄梅戏传承的大梁。我们剧院已形成老中青少四梯队人才队伍。”

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愈发重视对传统戏曲保障和扶持,采取了戏曲进校园、戏曲进教材等举措,促进了传统戏曲的向好发展。韩再芬介绍,“我们正在和本科院校合作,探索培养高水平黄梅戏人才,需要黄梅戏名师走进大学授课。”

同时,在安庆市政府的支持下,韩再芬还创办了再芬黄梅公馆传承基地,这里一年要演出两百多场黄梅戏,已成为安庆市的“文旅会客厅”和培养青年演员的舞台。

“我一直告诉青年演员,要坚守初心,守住艺术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好作品还是有市场的。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戏曲不是生活必需品,观众不是必须要喜欢你;也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韩再芬坦言。(完)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五一假期,大同街巷间人潮涌动、烟火升腾。在府文庙门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梆子的互动展演火热开场,演员们以精湛技艺与游客热情互动,引[详细]

2025-05-03

派对玩出不同,重构「东方草本」酒饮叙事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3月14日,动力火车正式推出龙涩东方草本酒,锚定夜渠中的Z时代与进阶玩家,用东方草本成分引领“朋克[详细]

2025-04-12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节节攀升,相关电影周边也一“吒”难求。朔州市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受到感染,以精湛技艺让哪[详细]

2025-04-08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近日,大同市华严寺文创产品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融合理念,成为大同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华严寺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详细]

2025-03-09

  ——唐山师范学院学子开展家乡春节年俗调研  作者:李妍娇、王晨燕 指导老师:石瑾、江孝君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2024[详细]

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