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两会见“文”丨潘鲁生委员:建设“民族手艺档案馆”振兴民族地区传统工艺

发布时间:2022-03-13 02:08:10 来源: 编辑: 浏览:

中国网北京3月10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一份《关于振兴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特色产业的提案》。

潘鲁生委员提出,当前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不仅有优势,还有跃升发展的巨大空间。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推进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

一是加强传承,建设“民族手艺档案馆”。固本培元,做好手艺文化本身的历史脉络、知识谱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梳理、普及和传播工作。结合“一村一品”“一地一艺”等发展基础,设立地方或特色品类的“民族手艺档案馆”,以之为基地开展民族手艺文化的传承、传习和传播,时刻守护文化的根脉。

二是推动创新,发布“民族手艺IP榜”。运用“文化IP”产业链的成熟机制,保护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以相关收益补给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经济、民生发展,放大文化创富效能。

三是加强传播,举办“民族手艺短视频网络大赛”。把握新消费特点,适应新媒体环境,面向新需求人群,并切实保障民族手艺文化的传播质量,以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新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助力民族手艺创出一片新天地。

四是深耕产业,实施“民族手艺+产业联动计划”。包括“民族手艺+文创”“民族手艺+制造”的产品开发,“民族手艺+农产品”“民族手艺+农副产品”的产品包装和文化营销,“民族手艺+旅游”的体验游和纪念品销售等等。充分发挥手艺生产的分散性特点,星罗棋布、遍地生根地融入相关产业,发挥相互促进带动作用,增强发展活力。

如今,包含民族地区手艺等在内的民间传统工艺产品不断惊艳着国人,让国潮热持续升温。对此,潘鲁生委员表示,传统文化频频出圈,证明老百姓开始认知到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是有关系的,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自信。而对民间文学、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能改善老百姓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更可以守住民间文艺根脉,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五一假期,大同街巷间人潮涌动、烟火升腾。在府文庙门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梆子的互动展演火热开场,演员们以精湛技艺与游客热情互动,引[详细]

2025-05-03

派对玩出不同,重构「东方草本」酒饮叙事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3月14日,动力火车正式推出龙涩东方草本酒,锚定夜渠中的Z时代与进阶玩家,用东方草本成分引领“朋克[详细]

2025-04-12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节节攀升,相关电影周边也一“吒”难求。朔州市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受到感染,以精湛技艺让哪[详细]

2025-04-08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近日,大同市华严寺文创产品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融合理念,成为大同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华严寺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详细]

2025-03-09

  ——唐山师范学院学子开展家乡春节年俗调研  作者:李妍娇、王晨燕 指导老师:石瑾、江孝君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2024[详细]

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