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上疾驶着的“新终端”。“聪明车”如何更好接驳“智慧路”?全国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聚焦于这一话题展开热议,建言献策。
“只有把‘终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产业链中成为执牛耳者。”代表委员们纷纷从不同维度献计献策——既要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上完善和助力;也要在技术层面渗透,呼唤高算力支撑,加速行业合作;更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车路协同的基础上,提供网络安全保障,“让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行驶在智慧道路上”。
“十九年前的《道交法》该‘大修’了”
“智能网联汽车都上路了,十九年前的《道交法》也该‘大修’了!”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这样建议。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审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之后,分别在2007年、2011年和2021年对个别条例进行了修改。
“现行《道交法》及配套法规,是在‘自然人驾驶’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智能网联汽车自然会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和不匹配。”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看来,理应对智能网联汽车作单独规范。他建议:在借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相关规定基础上,明确智能网联汽车上道路通行的基本规定,包括上道路通行的条件和要求,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等。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同样认为:《道交法》应该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在上海,《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已于今年2月施行,智能网联汽车也被纳入上海市人大年度立法计划。“只有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加快推动商业化落地。”
陈虹还建议,要从引导核心技术突破及关键零部件发展等方面,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可以参考新能源相关扶持政策的成功实践,出台核心零部件系统软硬件产业的扶持政策。具体而言,就是加大重点领域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自主掌控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零部件发展,鼓励头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攻关,推进自动驾驶产业链关键部件标准化、规模化。
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
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必由之路;发展“新终端”,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如果缺失,将会对智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也在此次提交的一份建议中提出,应统筹建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不仅是单一技术点的简单突破,而是产业底层逻辑与上层架构的整合。在他的构想中,这是一个基于汽车底层操作系统的架构生态,应用生态、价值链生态、工具链和标准的生态体系一应俱全,离不开产业链各方面的凝心聚力,合力打造。
“产业链补链强链”,陈虹代表也认为,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政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智能网联汽车是交通运载工具,也是大型智能终端、计算中心。”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放眼全产业链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网联融合。他建议,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包容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市场、技术等资源,加速产业生态建设,打破数据壁垒。
尽早建成“车路云网”整体安全体系
去年11月,上海公布新增7000余个可测交通场景。其中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部分路段的开放,标志着上海准许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城市快速路开展道路测试活动。
“自动驾驶无人化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他所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应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挥5G的远程控制优势,通过车路协同,促进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型升级,让真正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尽早行驶在中国道路上。
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智能车市场的整体跃升。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空间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谈剑锋带来了一个关于完善智能网联车新型安全体系的提案,建议尽早形成一套贯穿“车、路、云、网”的总体安全体系,确保车辆网络安全可靠、数据安全有效、隐私保护得力。从数字安全“底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消费者的支持,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谈剑锋表示,加强消费者安全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技术进展,同时也要积极面对智能汽车安全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积极探索伦理规范、监管手段研究,树立恰当的网络安全、数据管理、隐私保护等最佳实践,促进“人、车、路、网”的新型协同关系培育。(文汇报 王宛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8-09
2024-08-09
2024-08-02
2024-08-02
2024-08-01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