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维杜塔教授和家人在山东旅游时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牧洋在俄罗斯留学,他的导师维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赖锦盛在玉米地进行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图①:11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教育

原标题:上海海洋大学水下智能运维机器人团队:到深海探秘 以创新筑梦罗高生(右)在进行机器人作业前准备。资料图片茆忠俊(前)在遥控机器人作业。资料图片在海洋领域,“深海一号”深水油气平台、“海油观澜号”漂浮式风电

2024-04-01

原标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上线“AI学习”专栏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两周年之际,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会上,教育部正式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 教

2024-04-01

原标题:AI能否让医生表现更好? 医疗人工智能(AI)最受“吹捧”的承诺之一,就是它们能够帮助人类临床医生更精确地解读X光和CT扫描等图像,从而作出更准确的诊断报告,增强影像科医生的表现。 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 美国

2024-04-01

原标题:为太阳空间观测贡献“中国视角”方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主持建成我国光学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ONSET);作为科学总顾问,提出并参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

2024-04-01

  近日,作为中方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项目的新一批“友好使者”,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在各地游览中国壮美河山,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民众的热情友好。图为代表团成员和深圳南山外国

2024-04-01

  最近,这样两组数据在海内外引发关注――  超500万,这是中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全球领先。  约50%,这是国际智库统计的中国高校培养的顶尖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全球占比,世界第一。

2024-04-01

  本报贵阳3月31日电 (记者陈隽逸)《贵州省促进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印发,从加大力度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能力、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采取15条具体

2024-04-01

  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支教大学生正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剪纸。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新桥村,孩子们在练习武术。  史开心摄(人民视觉)  一段“打铁花”视频引来千万网友围观,一款

2024-04-01

  随着技术与媒介的蓬勃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可以用短视频来“书写”的年代。一次大学课堂的线上“云”备课,让我偶然成为一名知识短视频博主。当我把自己讲解历史人物、古典诗词、传统艺术等内容的课堂视频上传至

2024-04-01

本报珠海3月28日电 (记者 贺林平)为拓展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空间,支持他们更好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合区首批6家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7日获授牌启动。 首批基地包括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

2024-03-31

“熊猫叨叨”团队在上海崇明区感受新农村生活。 “熊猫叨叨”团队参加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汉语角”活动。 “熊猫叨叨”团

2024-03-31

来自俄罗斯的雷特姆参加“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时录制的视频截图。
受访者供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的决赛现场,来自

2024-03-31

热点关注

专题聚焦

头条阅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