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 维杜塔教授和家人在山东旅游时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牧洋在俄罗斯留学,他的导师维
-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 赖锦盛在玉米地进行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
-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 图①:11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教育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于3月19日22时58分在哈尔
2024-03-21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其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4-03-21
原标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教育政策的全球新走向 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竞争,关键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核心是人才培养能力和集聚能力的竞争。截至目
2024-03-21
原标题:研究揭示猎豹等中型动物为何跑得快 一项国际研究近期发现,陆生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奔跑速度受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这两个因素限制。而猎豹等中型陆生动物身上,这两个极限刚好能达到平衡。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
2024-03-21
原标题:日本研究揭示中年代谢能力下降分子机制 人到中年容易发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能力会下降。日本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代谢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与年龄相关的肥胖提供了新线索。
2024-03-21
原标题:锻造能“听”清眼疾的高精设备眼眸深邃似海、璨如星河,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正是眼眸“侦探”。该团队不久前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别看人眼
2024-03-21
原标题: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实现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态分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问题中首次提出了全局最优自适应策略,并发展了自适应集体测
2024-03-21
原标题: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抗体(粉红色)与流感病毒蛋白(黄色)结合的艺术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9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首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帮助他们制造全新抗体。
2024-03-21
原标题:借AI“慧眼”鉴别可疑论文图片学术期刊工作人员正在核查分析蛋白质和DNA的可疑图片。图片来源:《自然》网站今年1月,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肖尔托・戴维发表文章,指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
2024-03-21
2012年夏季,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以“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厦门”为主题,分别对该校历史建筑群和厦门的“环岛路”“中山路”“第八菜市场”进行了遗产价值要素提取实践;同时,也依照遗产传播的特点规划了体验
2024-03-21
周 珏绘 周珏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一名职业插画师,曾经参加过导师张剑葳副教授组织的燕园文物数字化工作坊。她用画作描述了师生参与燕南园历史地段景观保护与展示项目的情景。“燕园曾是我学习生
2024-03-21
据新华社电 (记者侯文坤)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大别山区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天门冬。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
2024-03-21
热点关注
专题聚焦
头条阅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