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维杜塔教授和家人在山东旅游时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牧洋在俄罗斯留学,他的导师维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赖锦盛在玉米地进行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图①:11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教育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陈琦)近日,传承・拓展・创新――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校一体化美育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与案例展演活动在京举办。来自国内9个省市大中小学校一线教师、教研员等200余人,聚

2024-07-24

原标题:为国奉献一生 焊接之光永续“工业发展需要啥,我们就去做啥。”中国工程院院士、焊接专家林尚扬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生致力于焊接技术,用一甲子的时间,开辟了焊接领域五大研究方向。他是我国水下焊接技

2024-07-24

原标题:安徽合肥:院士科普点燃青少年科技“星火”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的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由合肥市科协和合肥物质院联合主办的俞书宏院士科普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合

2024-07-24

新华社南京7月23日电 (记者陆华东)由国务院台办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23日在苏州开幕。文化月以“同心同行 青春力量”为主题,突出小型化交流、体验式互动,促进两岸青年共情共融。开幕

2024-07-2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入口的丁龙肖像。
王海龙摄1901年的纽约,一位名叫丁龙的华工以个人血汗积蓄捐款,促成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创设了美国第一个汉学讲座教席,并推动该校成立了汉学系,成为早期传播中华

2024-07-24

图为戴伟正在进行化学科普活动。
受访者供图戴伟,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英国化学家。他是孩子们眼中的“化学魔法师”、学生们喜爱的“网红洋教授”。来华28年,他先后走过中国30个省份、300多座城市,为数十万中小学生义

2024-07-24

杜老师:近日听到有人把“因为”的“为”读成二声wéi,这种读法是否妥当?谢谢。河南读者 杨女士 杨女士:口语中时常有人把“因为”的“为”读成二声wéi,这种读法是不规范的,应读四声wèi。“因为”一词常表“原因”,其

2024-07-24

原标题:解决真问题 培养真本领   “无抗生素”“绿色有机”“免疫力强”,在辽宁省鞍山市牧北村里,通过抽样检测,辽宁大学师生们新培育出的“香菇鸡蛋”获得认可。“吃了香菇饲料,鸡蛋免疫球蛋白提高了34.6%,一上架就

2024-07-24

徐翌茹在授课中。
受访者供图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翌茹曾在法国学习生活8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从事法语教学工作。在这座岁月留痕的百年名校,一片片红砖绿瓦背后的动人故事,陪伴徐翌茹走过了数个春秋

2024-07-24

本报石家庄电 (记者史自强)河北省近日印发《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

2024-07-24

原标题:怀揣教育热忱扎根基层操场上,跑步的孩子们将目光转向缓缓驶进学校的大巴车,向里面的人们挥手。他们知道,大巴车里的人就是今年秋季即将来学校任教的老师。隔着车窗,年轻的大学生们有些害羞,但更多的是自信。日前

2024-07-24

农业绿色发展对于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资源消耗向资源高效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投入高、产量低、效率低、环境风险大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探索新的

2024-07-24

热点关注

专题聚焦

头条阅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