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教授黄睿及其团队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对肠癌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标志物。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转化医学》上。
作为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我国的肠癌患病率和患病年龄正呈“双上升”的趋势。
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及多中心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肠癌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系统研究,锁定了多种肠癌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有助于对肠癌做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其中,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视为肠癌的“分子指纹”,为早期筛查提供有力支撑。
黄睿介绍,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此前,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与肠癌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一种名为具核梭杆菌的细菌颇受关注。这种细菌常见于人体口腔和肠道中,尤其是在肠道内可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网络。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与肠癌转移间存在一定关联,这为肠癌预后锁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后续研究表明,在具核梭杆菌感染后,肿瘤细胞内的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CCL22)表达水平会显著升高,并且CCL2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
据悉,该研究成果为肠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拓展了新视角,也为患者个体化诊疗及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奠定了基础。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24
2024-01-24
2024-01-24
2024-01-24
2024-01-24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