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4年深化中小学美育教学改革示范培训活动在广东珠海召开。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绝对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读者、观众和听众。”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总召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书记兼副院长彭吉象提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而是要立德树人。
教育部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指出,艺术教育要关注艺术所处的社会现实,重视审美修养的训练熏染,运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通过以美化人实现以德育人的使命。
“美育的特点是偏于感性的教育。”中国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杜卫认为,一方面,美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审美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另一方面,美育以提高人的感性素养为主要目标。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种交叉关系,艺术教育一定是美育的主渠道,而艺术教育的实质是人文教育,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在与相关艺术传统的历史关联中生成的。
研讨会设置了两场圆桌沙龙,并结合新版艺术教材展示了音乐、舞蹈、戏剧及影视的精彩课例。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与教学,来自北京、广西、安徽、湖北等地的音乐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与艺术教育、美育等领域的研究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承办。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2-03
2024-02-03
2024-02-02
2024-02-02
2024-02-02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