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金融“活水”灌溉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发布时间:2024-03-02 16:12:07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订单纷至沓来、企业赶工生产忙……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2023年是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政策暖风频吹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进入2024年,“民营经济”更是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为共识。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组合拳”助力。聚焦民营企业融资堵点难点,专家认为,应积极拓宽民企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引金融“活水”

  激发民企新活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滋养。开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为民营经济发展送来了政策“大礼包”,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表示,今年将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20日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5个基点。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协调机制,对推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要及时开展评审,加快授信审批,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满尽满”。

  据悉,商业银行开年以来通过主动触达、靠前发力,积极走访了解民营企业开工需求,引金融“活水”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眼看开年生意红火订单不断,现金流却‘掉链子’,只能干着急。”宁波的王先生经营着一家塑料制品贸易小微出口型企业,由于春节期间外商订单激增,企业进货资金面临短缺难题。

  就在王先生一筹莫展之际,上海银行客户经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个人资产情况制订了详细的融资方案,及时授信245万元,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融资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举措,聚焦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2023年11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信贷、债券、股权被视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三支箭”。专家认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应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民营企业和创新经济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观杠杆率偏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下大力气深化债券市场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一组数据可以观察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效。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31.9%;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6%,较2022年末高1.6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报告显示,2023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2022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政策暖风频吹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政策“组合拳”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近期,多地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民营经济”成为高频关键词;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与金融形成合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例如,贵州近日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法治保障等8个方面,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日前,湖北出台《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旨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维护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创业创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董希淼表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放管服”改革、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可预期、更稳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从根本上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进而激发和扩大民间投资和市场需求。

  “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冷暖很有发言权。全国工商联面向超14万家民营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2023年度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得分较2022年度小幅上升,超九成样本企业认为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有所改善。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中国网财经3月1日讯(记者 谭梦桐)2月29日,民航局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2023全国两会民航建议提案完成情况,并答记者问[详细]

2024-03-02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  此次会议对物流降本增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晰了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前提、主要途径、具体措施[详细]

2024-03-02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详细]

2024-03-02

  订单纷至沓来、企业赶工生产忙……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2023年是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政策暖风频吹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进入2024年,“民营经济”更是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详细]

2024-03-02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总体恢复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详细]

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