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国式现代化夯基蓄能稳中有进——解读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4-03-02 16:12:04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展现了中国经济承压前行、波浪式发展的奋进轨迹,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夯基蓄能、稳中有进的生动图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经济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

  盛来运说,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2023年我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

  “纵向比较,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盛来运说。

  展望今年,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有望延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上调了2024年中国经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同时,基于对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增长充满韧性的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反映了去年中国经济高于预期的增长势头将延续。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盛来运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过去一年,我国不仅守住了宏观经济“稳”的基本盘,更在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了“进”的新空间。

  具体来看,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公报显示,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65%。截至2023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99.1万件,比上年末增长18.5%。

  “发明专利平稳增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盛来运说。

  新动能成长壮大。公报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3%、54.0%、23.3%、36.2%。

  盛来运表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较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发展答卷。”盛来运说,但国内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握紧高质量发展这把“总钥匙”。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具备较多有利因素。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形成了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为快速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提供了先决条件。从需求潜力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不仅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高品质消费需求仍在加快释放。

  从要素禀赋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我国还是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应用场景丰富,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从创新能力看,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厚积薄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40万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快转化应用。

  “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发展逐步替代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的增长动能转换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磊表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中国网财经3月1日讯(记者 谭梦桐)2月29日,民航局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2023全国两会民航建议提案完成情况,并答记者问[详细]

2024-03-02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  此次会议对物流降本增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晰了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前提、主要途径、具体措施[详细]

2024-03-02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详细]

2024-03-02

  订单纷至沓来、企业赶工生产忙……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2023年是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政策暖风频吹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进入2024年,“民营经济”更是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详细]

2024-03-02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总体恢复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详细]

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