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商务部:着力以负面清单方式推动服贸和投资扩大开放

发布时间:2024-03-21 09:03:2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3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是吸引外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商务部在此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对此,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商务部立足职责,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积极落实。

  对外方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建设。2023年,分别与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塞尔维亚签署了自贸协定,与新加坡签署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今年2月,与洪都拉斯签署了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目前,我国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覆盖贸易额超过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国商签自贸协定水平越来越高,比如在尼加拉瓜、新加坡新签协定中,均以负面清单模式作出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的承诺。同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自贸协定谈判,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按照CPTPP加入程序与各成员进行多渠道沟通和磋商,与DEPA成员举行各层级磋商10余轮,完成了所有条款的初步讨论。

  朱冰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有关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并且在谈判中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的比例,着力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全面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扩大开放,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积极对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标准认证、政府采购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

  在对内方面,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了相关领域改革的先行先试。目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主动对照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还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去年,报请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以及《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合计提出了180多项对接试点的措施。

  朱冰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主动对照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修立法和政策调整,深化国内改革。同时,推动各项先行先试试点措施落地见效,适时组织总结评估,做好试点举措的复制推广。还将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平台的作用,推动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为全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更多经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清明小长假前夜火车票今天开抢!  3月20日,清明假期前一日(4月3日)火车票正式发售。2024年清明小长假自4月4日至4月6日,共3天。根据目前铁路客票提前15天预售的规则类推,3月20日开售4月3[详细]

2024-03-21

  当前,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金融支持的力度正在加大。国家开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该行已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614亿元,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33个城市的271[详细]

2024-03-21

  2024年中国经济跑稳“第一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加上春节假期的有力带动,前两个月我国经济平稳起步,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这也为全年经济平稳较快[详细]

2024-03-21

  日本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抗通货紧缩的努力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市场翘首以待之下,日本央行加息终于落地。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为日本央行2007年以来首次[详细]

2024-03-21

  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解读之二  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许维娜)绿色工厂、节能设备、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详细]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