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多部门积极谋划新一轮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政策举措

发布时间:2024-03-21 09:03:24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围绕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完善国内规制等五方面出台24条措施。3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移民管理局等部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了下一步政策安排。

  采取务实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有四方面。

  第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第二,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落实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待遇,健全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推动解决外资项目在投资落地、生产运营中的具体问题。第四,强化外资项目服务,继续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强化对项目要素保障,通过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带动扩大外资流入。

  “我们已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初步考虑全国目录的修订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同行,分享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从打造精品活动、打造优质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包括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精品活动等。

  “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聚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主动协同有关主管部门,持续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负责人贾同斌说。

  争取形成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表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在倾听跨国金融机构诉求、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会同其他几个金融管理部门,争取形成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明确金融领域重要数据目录,统一监管合规口径,以给予外资机构更清晰的规则指引。

  “在符合金融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外资金融机构降低数据跨境合规成本,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更加快捷便利,进一步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到中国展业。”周宇说。

  在支付方面,周宇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出台了很多优化支付服务的措施,发布了《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中国人民银行将尽可能实现关口前移,让外国人在来到中国之前就有一本指南,使他们来到中国后,在支付方面能够享受更大便利。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清明小长假前夜火车票今天开抢!  3月20日,清明假期前一日(4月3日)火车票正式发售。2024年清明小长假自4月4日至4月6日,共3天。根据目前铁路客票提前15天预售的规则类推,3月20日开售4月3[详细]

2024-03-21

  当前,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金融支持的力度正在加大。国家开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该行已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614亿元,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33个城市的271[详细]

2024-03-21

  2024年中国经济跑稳“第一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加上春节假期的有力带动,前两个月我国经济平稳起步,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这也为全年经济平稳较快[详细]

2024-03-21

  日本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抗通货紧缩的努力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市场翘首以待之下,日本央行加息终于落地。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为日本央行2007年以来首次[详细]

2024-03-21

  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解读之二  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许维娜)绿色工厂、节能设备、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详细]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