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现代视听+古代科技”,舞剧《天工开物》呈现中国气派

发布时间:2024-11-06 15:55:39 来源:大视野新闻网 编辑:白雪敏 浏览: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一本奇书,贯通古今;一部舞剧,如梦似幻。

  上海售罄、北京售罄、杭州售罄、南昌售罄……近期在全国巡演的舞剧《天工开物》好评如潮,受到观众热捧。不少观众看完后感慨,“全员会飞、神仙打架”“震撼不已、满是自豪”。



 

  以文述典,以舞铸魂。由知名导演陆川跨界执导的这部舞剧,以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的传奇经历为原型,用舞蹈形式展现《天工开物》记载的各种传统工艺智慧,融合“电影+舞剧”方式将“明制美学”活化展现舞台上,激发出众多观众和网友对中华民族科技基因的满满自豪。

  均为舞台剧《天工开物》剧照。江西文演集团供图

  经世之书,如何在舞台上“复活”?

  以书为帆,航及四海。雪鬓霜鬟的宋应星逐浪而去,帷幕款款而落,掌声经久不息。

  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全明星阵容”团队,用轻盈飘逸、矫若游龙的灵动舞姿,演绎出《天工开物》的非凡魅力。尤其是谢幕时,三位饰演老中青宋应星的演员用腾空舞姿展示了高超的身体控制力,让现场观众惊呼“感觉摆脱了地心引力”。

  《天工开物》原著编写于明末清初,是一本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共18卷,附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明代及以前的中国古代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令人称奇的是,由于战火连绵、改朝换代,这本书曾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两百多年,到民国初期才在国内重新“问世”。《〈天工开物〉全新译注》丛书主编邱尚仁说,书中记载的造船、打铁、水利等很多技艺和工具延用至今。

  全书没有一个具体人物、一个故事冲突,如何进行舞台呈现?在导演陆川看来,百科全书看似冰冷、科学、理性,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滚烫的精神。

  “这是300多年前一个读书人的时代担当和民族使命,我们希望用舞蹈和影像,去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陆川解释说。

  在叙事架构上,主创团队最终选择以宋应星为原型,通过四个篇章,演绎宋应星考察和记录明朝农业和手工业技艺,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的故事。



 

  为感受宋应星著书时曾在田间野住、山林采风的经历,主创团队还多次回访宋应星的家乡和成书之地江西分宜,在史料中探寻,揣摩宋应星的心迹。

  《天工开物》带给观众有别于传统舞剧的另类体验:劳动人民赤脚向前的步履通过全息投影冲击眼球,打铁、稻浪、浇筑、耕作等劳作声效带来立体环绕震撼,错落有致的书页在推移、旋转、组合、分离之间变幻出极具张力的隐喻空间……“舞蹈+电影”的艺术融合,“现代视听+古代科技”的联袂呈现,一本书的内涵就此在舞台上丰满。



 

  很多人初识《天工开物》,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舞剧《天工开物》如何能吸引观众走进剧院,感受艺术和历史带来的震撼?

  看点一:“敢为不同”的抉择。很多观众震撼于主角宋应星的人生抉择。有杭州观众介绍,“赶考那一段舞台画面很有冲击力,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高考。多次落榜后,宋应星脱去白袍,告别赶考,让我十分佩服他的勇气。”

  宋应星自幼机敏过人,精通经史子集,也涉猎天文地理、农业工艺,被族人评价为“才大而学博”。他28岁中举,六试不第,而后立志为黎民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受“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影响,当时著书立说多聚焦于经世理学、帝王将相,而宋应星却把目光投向基层劳动人民,醉心于记录农业、手工业技艺。

  “这种淡泊功名、心系苍生、追求实学的情怀,最终造就了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宋应星。”江西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馆长许彬彬说,与原著一样,舞剧《天工开物》把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的真正主角,正是其中熠熠生辉之处。



 

  看点二:沉浸舞剧的互动“生长”。舞剧中一个场景让南昌市民胡永志印象深刻:各行业劳动者扛着各式手工器物和农作物,从观众席穿过走上舞台,“这种与演员近距离接触的互动,让我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舞台,内心对劳动创造的崇拜油然而生。”

  类似的铺垫从开场就已酝酿。舞剧开幕前,一排“雕塑”静立于舞台之上,或采桑、或制瓷。等到观众走近才能发现,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扮演的明代劳动者,展示着书中对应的劳动发明创造。观众实地见证这幅生机勃勃的明代劳动生活场景,在与演员的互动、合影当中,时空的距离也被缩短。



 

  更有意思的是,舞剧《天工开物》演出20多场后,舞剧结构和内容与首场相比,修改调整已超过三成。“舞剧有一个‘生长’的过程,我们会听取观众的反馈、专业人士的判断等,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舞剧的表演。”陆川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场舞台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点三:“明制美学”的活化呈现。整齐的赶考队列、素净的棉麻服饰、泼墨的视觉写意……观众全程沉浸在《天工开物》空间布局讲究对称、服饰材质凸显肌理,布景线条流畅简洁,简约大气却又不失精致的“明制美学”中。

  在主创团队眼中,质朴大气的明代审美,对公众而言相对陌生,因此更令人好奇。对此,他们参阅大量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史料研究,用“大、简、巧”为基础的“明制美学”,串联起书中的白描绣像。舞美设计罗亚卓介绍,团队尝试用简约、留白的东方美学,为《天工开物》打造精而合宜、简约雅致的舞台风格。

  为了让舞剧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地域特点,大量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都源于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江西文演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练红梅说,主创团队还原和呈现的“明制美学”,让《天工开物》成为一部具有东方风格、中国气派的舞剧,让明代“古色”文化得以在当下“活化”展示。



 

  100位观众眼中,就有100部不同的《天工开物》。这部舞剧的张力和冲突,让不少观众备受感动,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天工开物》这部书,重新理解埋在中华民族骨子深处的科技基因。

  舞剧的结尾,由书页构成的巨轮起航,象征着《天工开物》原著的出海以及对世界进步作出的贡献。

  天工,即自然的力量;开物,指人力对自然的运用。造纸技艺、水力喷灌装置、新结构纺织机械……《天工开物》书中记录的中国古代装置之美、技术之美和技艺之美,实证17世纪的中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大幅领先于世界。同时,宋应星带着犹如穿越时代般的眼光,在《天工开物》记录下这些中国古代技艺,向世界开放中国科技的“源代码”。

  《天工开物》在全球发行了20个版本左右,印刷了近50次之多;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宋应星称为“中国的狄德罗”,认为《天工开物》可与狄德罗主编的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匹敌;生物学家达尔文,充满热情地称《天工开物》为“权威性著作”,并在生物进化论中直接引用。



 

  “对于17世纪的欧洲而言,《天工开物》记载的工艺堪称‘黑科技’。”邱尚仁说,《天工开物》中对物种变异杂交的记录、第一台纺织机的发明都比西方更早,“书中介绍的养蚕防病流程,还直接帮助欧洲解决当时因蚕病引发生丝大量减产的危机。”



 

  复原古代砻谷机、古法烧酒酿造、古法炼铁……很多自媒体博主拍摄复原《天工开物》记录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视频,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网友留言“唤醒了老祖宗传下的科技基因”。

  武汉观众段妮娜带着孩子观演回家后,10岁女儿提出想再听《天工开物》的故事,让她颇感意外,“舞剧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强大,也给孩子心里埋下一粒科技启蒙的种子。”



 

  让年轻人再识《天工开物》,也是导演陆川的心愿。“现在特别需要年轻学子们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真正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膀上。”陆川希望,通过舞台剧展现宋应星灵魂深处的那股力量,激励更多人,特别是青年和少年,对科学的热情与追求。

  据介绍,舞剧《天工开物》计划3年内在国内外100余个城市,巡演约200场,将这份中国智慧继续传播四海。舞剧出品方、江西文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说,“观众看完之后的心潮澎湃和民族自豪,就是舞剧《天工开物》最大的价值体现。”


来源:新华网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一本奇书,贯通古今;一部舞剧,如梦似幻。  上海售罄、北京售罄、杭州售罄、南昌售罄……近期在全国巡演的舞剧《[详细]

2024-11-06

(大视野新闻网讯 魏颖)莱福岛生活节作为今夏最热门的文娱活动IP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高品质的体验,火速出圈赢得了全国乐迷的广泛好评,首创的“音乐节+”[详细]

2024-10-31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杭州将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音乐盛会——MUSIC P.I.E-2024 杭州国际音乐·演艺产业博览会(简称&ldquo[详细]

2024-10-25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正在参加《开播!短剧季》的青年演员刘擎,发布了一组全新写真。在中式庭院中,硬朗帅气的刘擎却不失柔情,张力十足的表现力跃然其中,散发出他独有的[详细]

2024-10-25

(大视野新闻网讯 魏颖)近日,由吉林吉动禹硕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吉林动画学院、吉林吉动文化艺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原创3D动画电影《疯狂电脑城》在法[详细]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