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与导师谈中国)
- 维杜塔教授和家人在山东旅游时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高牧洋在俄罗斯留学,他的导师维
-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 从基因中解锁种子的秘密(科创正青春)
- 赖锦盛在玉米地进行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粮安天下,种业为“芯”。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
- 书写拼搏故事 绽放青春光彩
- 图①:11月15日,第一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教育
原标题:【光明时评】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技能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产业
2024-06-17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儿童青少年
2024-06-17
原标题:做科研,要“蒙学善问,泰定求真”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下好“先手棋
2024-06-17
“这段旅程让我依依不舍,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学生尼古拉・伯内特在返程前有感而发,“我希望更多美国青年能来这里看一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是伯内特第一次来到中国。
2024-06-17
原标题:青春与艺术的和鸣这几天,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7400余名师生齐聚湖北襄阳,围绕“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主题,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展现高校艺术教
2024-06-17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天勰力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学生在体验“日照三号”仿真卫星组装。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感受科技魅力,点燃航天梦想。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10 版)
2024-06-17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蒋建科)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昆虫气味受体OR―Orco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剖析了气味受体与配体互作机制,破译了昆虫的嗅觉“密
2024-06-17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因钢而生、依钢而兴、靠钢而强。为了更好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北京科技大学联合钢铁行业背景
2024-06-17
当前学科交叉日益紧密,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培养产业所需人才?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樊建平越发坚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条重要途径。 樊建平是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2024-06-17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冯家顺)2024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于6月15日至16日举行。记者16日从中央社会工作部获悉,今年考试报名人数达188.9万,较2023年增长26%,再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社会工作者职业
2024-06-17
据新华社福州电 (记者李昊泽)一起摘星星、一起拯救大象、一起向和平鸽挥手……两岸少儿围绕“一起”展开的奇思妙想,跨越家庭、社会、时空等多个主题,呈现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的一件件作品上。 6
2024-06-17
本报电 (云朝清)“感谢‘就业直通车’,帮我找到了好工作!”日前,工作满两年的藏族女孩小马(化名),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就业直通车”回访座谈会上感慨万分。 小马自幼患病,在数字计算和理解方面弱于同龄人。要强的她
2024-06-17
热点关注
专题聚焦
头条阅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