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中性笔里的“山西元素”

发布时间:2024-02-01 09:35:09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中性笔里的“山西元素”

虽是寒假,可太原理工大学墨水研发实验室里却一片忙碌,该校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守军带领研发团队,正在对墨水的速干性、书写流畅性和黑度等方面进行调整。

“别看这不起眼的一支笔,里面可有着纯国产技术和山西元素!”刘守军拿起一支中性笔,眼里满是自豪。

长期以来,一支国产中性笔的笔头、墨水、尾油等核心材料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进口。作为制笔大国,我国每年生产百亿支中性笔,却始终停留在“装配”阶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制造”。

“墨水是中性笔的关键成分之一,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刘守军说,“为了避免笔尖堵塞,颜料颗粒的直径必须控制在73纳米以内,而颜料磨成纳米级颗粒则需要使用直径仅有0.2毫米的二氧化锆进行研磨。紧接着需要将其与色浆完全分离,任何残留的二氧化锆都足以让墨水的制造前功尽弃。同时,要使高端中性墨达到遇水不晕染、高温不褪色的效果,研究人员需要尝试几十种助剂的组合,在成千上万次失败中找到最佳配方,以确保墨水中的颜料充分分散又不能出现沉淀。”

“笔尖钢和笔芯墨是中性笔的核心,也是中性笔产业的命脉。在中性笔国产化的路上,这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皆来自山西。”2016年,太钢成功自主研发笔尖钢,打破了国外垄断,其产品及生产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继笔尖钢取得突破后,刘守军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笔墨适配实验并实现量产,这个历时20年的中性墨水研发探索,自此也获得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优质笔头匹配高质量墨水所制造的笔类产品,不一定能达成优质的书写性能。”刘守军告诉记者,制造一支优质的中国好笔,笔头、墨水、尾油三者之间的配比至关重要,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研发团队又联合各大制笔企业,测试了2万个实验数据,所形成的数据模型为国内整个制笔行业建立起相关国家参考标准。

作为见证中性笔墨成果转化历程的企业家,晋集办公创始人吴松懋感慨:“其实对于科研人员来说,20年的不断试错,绝不仅是为了实验的成功,更是为了打通一个个生产工艺,使技术真正转化为拉动生产力的引擎。”

(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即如何促进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生相长,如何培养学生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能力,如何推动传统能力培养向[详细]

2024-02-01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日前,在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球80余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回到了学校,与师生进行交流。他深情寄语[详细]

2024-02-01

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31日上午,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平行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会议旨在分享各国有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政策与经验,促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详细]

2024-02-01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和《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发布。顾超 摄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正式发布了全球数字教育[详细]

2024-02-01

原标题:中性笔里的“山西元素”虽是寒假,可太原理工大学墨水研发实验室里却一片忙碌,该校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守军带领研发团队,正在对墨水的速干性、书写流畅性和黑度等方面进行调整。[详细]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