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两会见“文”| 杨朝明代表:提交三份建议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浸润人心

发布时间:2024-03-08 09:05:28 来源: 编辑: 浏览:

中国网3月7日讯 (记者张芃芃 苏向东)“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要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过去一年,他努力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履职过程。

中国网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如何理解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践行新的文化使命?

杨朝明:中华民族进入新的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必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设新文化必须立足于创造创新,但是创造创新,一定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孔子有一句话,叫“温故而知新”,“温故”其实就是为了“知新”,“知新”需要“温故”。

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要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就必须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遗产,整理我们的文化典籍,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文化才有可能去浸润人心,走进人们的心灵,达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中国网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哪些建议?

杨朝明:我今年在会议上提交了三个建议案,希望通过设立“拥抱父母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文言文教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浸润人心。三个建议其实就是孔子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于老人,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我提出设立一个“拥抱父母日”,实际上是一种倡导,提倡的是一种亲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尊老问题、父子亲情问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就是让大家去思考,年轻人该不该尊重自己的老人,这种亲情如何进一步去唤醒?

“朋友信之”,实际上就是以忠信待人,其实就是道德问题。传统文化要落地,必须真正进入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让人的价值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只有“适时而教”,才有可能在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真的有自己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一种道德。所以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如果对传统文化零零散散地去学习,很难系统地把握我们的文化精髓,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少者怀之”,就是对青少年如何去浸润他们的人心。我特别提出建议,进行“文言文教学”。这一点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文言的重要性。当然这不是倒退。就像学外语一样。学习外语光认识而不去张口,可能效果受限。学习文言文也是这样,光是读,好像也读懂了,但是说,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避免闹笑话,避免显得非常粗浅,还必须走进文言的世界。在提倡白话文以前,中华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那么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读不懂是不可以的。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中国网3月7日讯 (记者张芃芃 苏向东)“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要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详细]

2024-03-08

中国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张芃芃 和海佳)中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图腾、纹样,他们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详细]

2024-03-08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王诗尧)“好土,爱看!”2024年伊始,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的开年大剧,并未掀起预期中的收视狂潮,风头全被“隔壁”的微短剧抢了过去。今年春节期间,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详细]

2024-03-02

中国网3月1日北京讯 (记者苏向东)在昨天举办的“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暨2023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活动现场,《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正式发布。相关数据显示,直播带货可能抑制更多好书被发现。[详细]

2024-03-0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从价值定位、内容题材、创作生态、IP产业和网文出海等层面,清晰展现了中国网络文学产业最新发展脉络,并围[详细]

2024-03-02